鱼象鱼 发表于 2018-3-31 15:36

0331鱼象鱼说【菩提花叶】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8-3-31 15:40 编辑



老友的话 来源:释寂然法师


因为望不到彼岸


所以苦海,才乘虚而入


一瞬间涌入心头......


这一段时间,感觉自己过得很混沌,微细而沉浸,但也许已不是一段时间,而是一直以来,早是如此而已,自以为的稀少仅有的几个清晰时刻,可能也是丧尽了觉触,把心境那暗钝而板结的轮廓,误认为是明觉。


前几天,和一位老友相聚时,我表现得非常兴奋,说了很多的话,脸上充满着表情,肢体张扬动作,喝了很多饮料,吃了很多东西......


老友沉默好久,一直看着我,看着我左右摇移、前后不搭,然后缓缓地说:你现在说话时根本没有正念,缺乏省思,你整个人,对着我这面镜子,说明如果一个人已遗失了定力,更缺失了正知,就是你现在这幅样子!


?老友的话,就像一句禁咒,我霎时被定住了。


我知道,如果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语速急促,着急想要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争抢着说话,并且夹杂着不断出现的肢体动作和眼神表情——说明这个人在此时已经完全丧失正定,以及正念和正知。不光如此,进而的是他的躁动和焦虑,裹挟这杂染不断的涌现,其中更有我嗔、我慢,就像一股洪流,正在迫近寂静的村庄。


?一位禅师曾说过,一位真正的佛法修行者,该是一位时刻都在禅修的人,他的心不仅清澈,专注,柔和,而且充满了正念和正知——修行者在说话的时候,内心的寂静安详,外放于身体,定是语气柔和,缓慢,不急不躁,声调不会耸高,声线不会跳频,一定会是不争不抢,几乎没有肢体动作——因为修行者,此时没有嗔心和慢心,随时都在观照内外名色的生起和灭去。


?我知道,未见道法眼净之前,我都还只是佛法的初学者,我的正念是薄弱,正知是肤浅,很容易受到干扰,甚至日常生活的多数时候,都在冗余感性中,在自我的虚妄认知中。


?老友说,我们世间之人啊,总喜欢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这样彼此不需要隐藏和掩饰,可以不顾禁忌,可以随心所欲,忘乎所以了,这时坦露的是全然的真实任性,但也是内心的那个小小的“我”在不断的膨胀、爆裂,但是却毫无觉察,互相拉扯,臭味相投,盲盲相牵。


?我知道,老友其实不是在批评我,即使批评得更严厉,也是作为好友同参此时应该做的,我刚才说了许多江湖见闻,说了很多其它别人,是的,我觉得我自己说的很对,我对别人的评判和见解,算是一语中的,深刻犀利,但却忘了转念返身,才入江湖境界,马上落草成寇。


老友说,我还是觉得那年你刚从密集禅修回来的样貌,感觉你不多说话,只是轻轻散漫地讲述着一路禅修中的途径风光而已,却富有内力,寂然有光,我想,你该深深回顾以前那个刚回来时的你,现在的你,和以前的你,对比起来显得很荒唐,很可笑。


?我知道,真正的修行,应该恒时葆守一颗专注而省思的心,要把心始终放在“苦有没有正在减少”中,“有没有正在离苦”中,“有没有正在放下苦”中,而不是放在“还没有完全做到”中,放在他人的比拟计较中,放在自己的喟叹怨尤中。


我说,我知道了,谢谢你一直以来总是恰当时宜与恰到好处的提点与警醒。


“那好吧,那这顿饭就你埋单咯!”


“啊,不对呀,不是说好是你请吗!”






本文选自沙门寂然,微信公众号“和佛陀一起去私奔”(elopewithbuddha)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8-3-31 15:39

分享。:)

楚州人 发表于 2018-3-31 17:11

:victory:

七彩阳光 发表于 2018-3-31 17:15

拜读了:P: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0331鱼象鱼说【菩提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