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游 发表于 2018-3-17 09:53

我国抗战史上最“牛”的弯道在贵州一个大山里

我国抗战史上最“牛”的弯道在贵州一个大山里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041848167/641


或许你曾看到过这样一张拍摄于二战时期的老照片:长长的美军GMC十轮大卡车队,在中国一处大山深处沿着一条呈现无数“S”状的狭陡公路,从幽深的谷底向着险峻荒凉的山顶缓慢爬行。
这张照片表现的是二战时期中国国际大通道的艰险,同时也反映了中美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抗击法西斯的不屈精神。这里,就是世界公路奇观,抗战史上最伟大的弯道——24道拐 。(原创稿件 盗图必究)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041848073/641


“24道拐”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城西南1公里,古称“鸦关”,是古代入滇的必经之地。昔日鸦关:“满目青磷夜聚,元猿昼啼失所,哀鸿尽瘁招徕,于是渐获宁宇。”这里坡陡弯急,“雄、奇、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最早由贵州省路政局修建并于1936年9月通车。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041848146/641


二战期间,“24道拐”承担着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美国陆军准将约瑟夫.史迪威受任美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兼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美陆军部长史汀生要求史迪威“维持滇缅公路”的运输,并致力于“改进中国陆军的战斗效能”。1942年,美国的公路工程部队1880工兵营进驻贵州睛隆修筑滇黔公路,驻扎在沙子岭3公里处,由连长麦顿负责,用美国制造的水泥砌挡墙,对二十四道拐进行维修。图为翻拍的老照片。]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041848044/641


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完成了修路任务,保证了抗战物资源源不断的从东南亚经云南、贵州到达重庆等抗战一线的运输畅通。美国工兵一直驻守到日军无条件投降后一个多月才逐渐撤离。1945年,蒋介石在重庆发表讲话,将滇黔公路重新命名为“史迪威公路”,睛隆二十四道拐由此而随史迪威公路载入史册。现该路段还保留有“美军墙”、“美军车站”等遗迹。2006年被国务院评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041848066/641


“24道拐”一年四景,绚丽纷呈。该路段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50米,坡度约60度,全长4公里,以“S”型顺山形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从关下仰望,如巨龙欲腾升空,在关上俯瞰,似蛟龙逍游下山,其雄奇景致蔚为壮观,堪称公路建设史的杰出样板和中美两国建筑专家的杰作,也是当今世界上山区公路原貌保存最完整的公路之一。 (文图:宁坚)






小鱼儿外婆 发表于 2018-3-17 11:27

伟大的弯道24道拐壮观:victory: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8-3-17 14:19

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七彩阳光 发表于 2018-3-17 18:06

:victory::victory::victory:

冬晨泳 发表于 2018-3-17 22:51

:victory:伟大的弯道24道拐壮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抗战史上最“牛”的弯道在贵州一个大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