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8-3-4 18:02

0304鱼象鱼说【菩提花叶】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8-3-4 18:07 编辑



佛在深林中



朋友问我:什么是死亡?


依佛教的说法,死亡是舍弃了寿命、暖热、意识,呼吸已消停,根识已不再作用。


依医学的说法,死亡是瞳孔放大、心跳停止、脑电消失,不再有生命迹象。


一个人的死亡,意谓着沉重的肉身即将腐败散坏,拥有的一切将不再拥有,所有的亲爱分离永诀——


但也因为有死亡,我们才发明许多宗教与哲学,《阿含经》也说:


世间若无此三(老、病、死),佛不出世,亦不说法。


以有此三故,佛出世为众说法。


面对死亡,无数古今达人在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转世不死的妙方,但从来没有一位获得成功。


佛陀冷眼旁观,说到:「一切人归死,无有不死者」,他认为避免死亡是徒然无功,有生必有死,除非是不生。


也就是说,尽此生之后不再死,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再生,才能究竟不再死。


朋友问,那「不生」是可能的吗?


《阿含经》说:


四谛之妙法,如实而不知,有生亦有死,不脱长流海。


是故当起想,修诸清净法,必当离苦恼,更不受有患。


佛法认为,不生当然可能!


只要你彻底了悟「苦、集、灭、道」四个谛理,不再执着五蕴,超越业力的牵引,断舍世间的羁绊,就能不生不死。


朋友说:若能明白死亡是无足轻重的事,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放下迷思,那么,我就不会恐惧死亡了吧。


我说,我觉得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消极的逃避与对真相的漠视。


就像伍迪·艾伦·老不正经曾说:“It’s not that I’m afraid to die, I just don’t want to be there when it happens.”


对于此生的我们,死好像只是一个遥远假设的概念,我们无法当下体会死亡是什么,甚至随意调侃死亡,好像死亡是无足轻重,因此就稍微排遣了死亡一样。


可是,对大部份的「正经人」来说,还是不容易由观念的解惑和心理的排遣来驱除恐惧,因为恐惧是深刻入我们的生命经验,深沉入我们的意识中,面对这不可避免的、不可挽救的死,又是情何以堪!


但,还是有方法来转化、消弭这种恐惧。


有佛法,就有办法!


佛陀在《阿含经》里,讲述了他自己如何面处理这种恐惧。


佛陀当初逃离王宫之后,尝试了许多流行的宗教方法,最后追随著名的外道大师郁陀迦罗摩子,并且在大师的指导下很快就学成了世间最高深的定——非想亦非非想处定,外道大师还准备让他独挑该教团的领导之责,可是佛陀发现自己依然无法彻底降服烦恼:「这一教法无法把人导向离欲、离贪、灭尽、寂静、证智、觉悟与涅槃,而仅仅导向非想非非想处定」,他不能骗自己,于是他离开而继续自己的探索旅程,行脚游化于摩揭陀国。


佛陀发现摩揭陀附近有一个地方,「对一个想要精进的人而言,这是个适合精进的好地方」,因为那里是「一片令人愉悦、喜爱的大地与树林,一条有着舒适平滑河岸的清澈河流,附近还有一个村落可作为乞食的据点」——佛陀在这片森林中住了一段时间,最初觉得住在森林中十分自在,但他又对这种自在有了警觉,他回想起自己人生种种的过去,想到世间存在的无常与苦厄,他觉得现前刻意选择的清净与自在,可能是一种逃避,只是把无可避免的恐惧和不安,又做了一次聪明却不彻底的转化,又是另一种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那些不可逃避的烦恼和痛苦,还在那里,只是换了包装和模样。


因此,他又想到:「在每月十四、十五、初八日等特殊神圣之日的夜晚,若我那时刻意到令人怖畏之处过夜,例如去果神庙、林神庙、树神庙等令人毛发直竖之处,或许我会碰到那种怖畏与惊惧?」


之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神鬼森严的夜晚,佛陀下决心要挑战一下「恐惧」,选择来到那血祭神庙尸林墓地等令人惊恐之处,在危险和恐怖中,一人独自经行。


佛陀多年后,曾和阿难提起那一段恐怖时光:


一只鹿可能向我靠近,一只孔雀可能碰断一根树枝,或一阵风可能吹得树叶沙沙作响。然后,我想:现在生起的肯定就是怖畏与惊惧吧!


佛陀继续经行,他带着正念正知,不断经行。


他提起左脚,他知道自己提起左脚;


他移动左脚,他知道自己移动左脚;


他落下左脚,他知道自己落下左脚;


他提起右脚,他知道自己提起右脚;


他移动右脚,他知道自己移动右脚;


他落下右脚,他知道自己落下右脚;


佛陀观察自己行走的全部过程,持续地保持着觉知······


他走着走着,夜深了,深林寂静地诡异,仿佛有一种时刻到处又无时无处的极端压力,从时空的无限深渊中,一股强烈的恐惧如巨海的波涛翻涌而来。


应该怎么办?


佛陀想到:


「为何我老期盼着怖畏与惊惧呢?」


「当它们出现时,为何我不去克服它们,同时保持当时的姿势呢?」


他不回避,直面而立,保持着姿势不动,在整个世间面前,他持续地观照觉触着——在那个时候,他知道到他已经发现了转化恐惧的方法:


当我感到怖畏与惊惧时,我便不站立、不坐下,也不躺卧,直到克服它们。


当我站立而感到怖畏与惊惧时,我便不行走、不坐下,也不躺卧,直到克服它们。


当我端坐而感到怖畏与惊惧时,我便不行走、不站立,也不躺卧,直到克服它们。


当我躺卧而感到怖畏与惊惧时,我便不行走、不站立,也不坐下,直到克服它们。


也就是,心中恐惧出现当时,仍然保持当时的姿势,走路时继续保持走路,站立、坐着、躺卧时都继续保持当时站立、坐着、躺卧的身姿,坦然面对当境的死亡与恐惧的威胁,直接去感受当下身、心正在发生的实况,这样将有助于舍弃对未来永不来的死亡幻想,也将有助于舍弃粘着于过去的心念。


正住于当下,应是最有力地直接面对死亡及消弭恐惧的方法。


无论恐惧在何时发生,无论当时我们处在行住坐卧任何姿势,只要保持身心不动,恒守正念,如真如实,如其所是,恐惧就失去了力量,犹如草叶上一滴晨露,迟早将被正念的阳光蒸发。


朋友又问:难道这就是佛陀的办法?


我说,是的,就是这样的办法,没什么秘密或者奇迹,这不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没有天降的神迹与宏伟的情节。


佛陀就这样做了,然后恐惧、不安乃至对死的惊忧,就这样地被降服了,就这样。


朋友最后说,那我是不是也可以?


你也可以,只要是人,都可以。


但,最后要提醒的是:若不想临死抱佛脚,平时就应多作身心观察的练习,或作「死想」的练习,真到面临死亡或其他无常事件时,我们才会平静处理,就像平时努力赚钱攒钱,到了月底才能还清信用卡。


朋友最后问:难道佛陀也是人?


嗯,佛陀,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我最后回答。






本文选自沙门寂然,微信公众号“和佛陀一起去私奔”(elopewithbuddha)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8-3-4 18:06

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0304鱼象鱼说【菩提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