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8-2-4 16:18

0204鱼象鱼说【菩提花叶】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8-2-4 16:28 编辑



佛教心理学(六十二)



第四节 八十九心与百二十一心


关于心理功能、心理活动、心理状态等心理内容,南传上座部有八十九心、百二十一心之区分。与心所法作为世间一般人的基本心理功能不同,八十九心、百二十一心则列举世间、出世间各种人(包括佛学修行者、圣者)的各种心理状态,对之进行分类。


八十九心和百二十一心,出于《法聚论》。据《清净道论》、《摄阿毗达磨义论》,八十九心、百二十一心,皆识蕴所摄,分为四种、三大类。


四种,为欲界心、色界心、无色界心、出世间心。


欲界,指不离饮食睡眠男女等欲或需要的众生界,与此界相应的心名欲界心,共54种。色界,指超离了饮食睡眠男女等欲而尚有物质形态的众生界,与此界相应的心名色界心,共15种。


无色界,指超离物质形态、唯以心识存在的众生界,与此界相应的心名无色界心,共12种。欲界、色界、无色界合称“三界”,又称“三有”,以生灭变异、生死轮回、众苦充满为特质,即是世间。超出世间、不生不灭、常乐无苦的心境为出世间心,共8种,或更详分为40种。


欲界心又分为善心、不善心、异熟心、唯作心四类。色界、无色界、出世间心只有善心、唯作心两类。


或将欲界善心及一切色界、无色界、出世间心合称“美心”,凡24种。下面主要依《清净道论·说蕴品》,以善、不善、异熟、唯作四大类为纲,分述八十九心。


一、善心


善心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出世间四种,共21心,其中欲界善心8种:


1、喜俱智相应无行心,在正见引导下自觉地欢欢喜喜行善之


心,这种心出于自觉自愿,非受人怂恿劝说诱惑,谓之“无行”,欢喜与正见同时生起,谓之“喜俱智”。


2、喜俱智相应有行心,虽以正见为导而欢喜行善,但非出主动,乃受人劝勉怂恿等而起(有行)。


3、喜俱智不相应无行,非出于正见而主动欢喜行善之心,如不知供僧功德的幼童见父母供施僧人,也学着以食物供僧时的欢喜供养心。


4、喜俱智不相应有行,非出于正见,受别人劝告、怂恿、动员而欢喜行善之心。


5、舍俱智相应无行,正见为导,主动的、没有欢喜忧悲的行善之心。


6、舍俱智相应有行,正见为导,没有欢喜忧悲,被动(在劝告之下等)的行善之心。


7、舍俱智不相应无行,无正见指导,主动行善而无欢喜忧悲的心态。


8、舍俱智不相应有行,非正见为导,被动行善而无欢喜忧悲的心态。


色界善心依四层禅定的五大功德(寻、伺、喜、乐、定),分为5种:


9、与寻、伺、喜、乐、定相应的色界善心,指初禅定心。寻、伺,谓思维,专注目标。喜属行蕴,如疲惫的旅人见到绿洲时的欢喜。乐属受蕴,如旅人冲凉饮水时的快乐。定相应,又译一境性,即三摩地,专注目标而不动。


10、超越寻的色界善心,指初禅和二禅之间的中间定,无粗的思维“寻”而尚有细的思维“伺”。


11、超越伺的色界善心,指二禅定心。


12、离喜的色界善心,指三禅定心,无激动的喜而有平静的乐。


13、与舍、定相应的色界善心,指四禅定心,无喜乐。无色界善心依四无色定的层次,分为四种:


14、空无边处善心。


15、识无边处善心。


16、无所有处善心。


17、非想非非想处善心。


色界、无色界善心为禅定中由浅到深不同层次的心理状态,也可看作心识的一种潜在功能。出世间善心,指见道(实证诸法无我的真实)位以上的佛教圣者与诸法无我的如实智慧相应、证得涅槃的心,亦称“道心”,按修证的层次分为4种:


18、须陀洹(初果)道(善)心。


19、斯陀含(二果)道(善)心。


20、阿那含(三果)道(善)心。


21、阿罗汉(四果)道(善)心。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8-2-4 16:27

拜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0204鱼象鱼说【菩提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