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7-12-3 15:27

1203鱼象鱼说【菩提花叶】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7-12-3 16:34 编辑


俗眼看佛门(五十一)

杭州下天竺法镜寺附近有块石头很出名,曰:三生石。前些天下雨,山色清新灵秀。我忽然心血来潮,分别央了慧定居士和宗源师父“保护”我一同去探访这块藏身僻静山野的传奇石头。说实在的,对于这近在咫尺的石头,我这还是第一次去看望它呢。http://cms-bucket.nosdn.127.net/416c71ba620a46da819b85c4131dce6220171130223440.jpe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朋友们很难想像,我在杭州近十年了,山山水水踏遍,唯独这石头竟然一直没看到过。其实,我于数年前专程寻访过这石头,当时无缘得见。那时年幼无知,被人抛弃后很言情地独自寻访这块石头,很言情地想看看石头上有没有暗示我和那人姻缘的蛛丝马迹,还很言情地想冒着坐牢的风险把我和那人的名字刻在石头上。――呼!幸好当时没被我找到,不然刻上去被人骂好几年不说,现在还得偷偷摸摸乘月黑风高的时候把那些字给磨掉。当然了,那之前、那之后每每当我甩人的时候,是决计不会想到去看什么三生石的。(人就是这样,总在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存侥幸心于未可知的神秘力量。)之所以会出现那些言情举动,是因为――很汗颜地告诉大家――很久一段日子,我都以为三生石是块爱情石。“缘定三生”的“缘”指的是爱情缘。观念的纠正是在后来看到杭州老市长苏东坡写的《僧圆泽传》时,这传记详细记录了三生石的来源。大致内容高度概括如下:唐朝有个叫李源的人,家中出现变故后有所悟,倾家产建了一座惠林寺,并与寺僧圆泽法师言语甚契。一日二人相约远游,圆泽法师本想走旱路,但在李源的坚持下,两人走了水路。途中圆泽法师示寂,死前告诉李源自己会投胎到途中所见妇人的家中,相约以笑为信。圆泽法师圆寂后,李源果然见到妇人所生婴儿对自己微笑。十三年后,李源如约到杭州天竺寺现在的三生石旁边,圆泽法师以一牧童形象出现,身形虽然改变,但见李源还是认识。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778c28029ba46a7a3f8b42b718d2cce20171130223501.jpe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仔细看了传记之后我才晓得,原来,这三生石起源并非爱情,这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一位高僧示现生命轮回给好友看。我琢磨着,后人把三生石更多的与爱情连接(甚至有淘气宝宝把故事中的居士、高僧说成“断臂山”),估计是由于在各种人类的欲求中,爱欲是最难自己掌控的一种吧。正因为难掌控,所以人们才会求助于未可知的神秘力量,期望如愿。可是,真的会如愿吗?“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 ――就算咱们关系好,转世我还认识你,可是情随事迁,现在我有我的生活,咱们不可能再重温以前的亲密无间了。这是三生石故事中牧童最后对李源说的一句话。那天在看三生石前面的碑记时,注意到这句话。瞬间,忽然心中一动:啊!三生石的传说非但不是一个情牵三世的缠绵篇章,说白了,它根本就是一个很“无情”的教育故事!有没有轮回我不晓得,但就目前这一生看起来,真实情况的确是这样。我们期期艾艾要求一份不变的情缘,但随着环境、人、事的改变、时间的迁延,什么情缘都会改变。不要说三世了,一世之内,恒常的情感能有多少?就连自己的生命本身,也不是恒常的,“行止固不由人”――圆泽法师不情愿走水路时说的话。我想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事事无常”吧。雨天,三生石上很多人或写或刻的名字很清晰。呵呵,大家都执著地在三生石前要求一份三世不变的情缘,可实际上,“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按我目前粗浅的理解,三生石真正要传递的含意,却是要我们认识无常,了断欲念,不要太执著。嘿嘿,也许,过几年我再来看,还有其他不同的理解。且先至此。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7-12-3 16:33

拜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203鱼象鱼说【菩提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