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7-11-22 15:28

1122鱼象鱼说【菩提花叶】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7-11-22 15:36 编辑


我怎么看《绝地求生》

前几天应醍醐君的提问,我特写了这篇文章回复他。他问我地问题是:“如何看待像《绝地求生》这类网游?”我呢首先作为一个游戏爱好者,很为回答这样的提问提而感到喜悦。但是接下来我又因为没有接触过网络游戏而感到为难。有人可能会纳闷你怎么会玩游戏呢?谁说“活佛”的生活就没有游戏,虽然顶着“活佛”这样的身份,但前提你也是“活人”啊。既然是人,就会有自己的业余爱好。而我的业余爱好很简单,游戏+阅读。我刚开始接触游戏是跟同龄人一样,第一次接触到的是那种红白机。也是从超级马里奥开始玩。就那样一点点步入了游戏的殿堂。从红白机游戏,到后来从汉语老师那里第一次接触到电脑游戏。再到后来有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太台式机。我接触到的游戏也从魂斗罗、超级马里奥,再到后来的电脑游戏,如即时战略类的《帝国时代》、《星际争霸》、《盟军敢死队》、《文明》等等,也可以说当时很多即时战略类的游戏都玩过了。游戏带给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同时也早已成了我童年回忆重要的一部分。我也跟很多人一样,有些童年的美好记忆已经与一些游戏的BGM融为了一体,一听到就能直接勾起回忆。

但是虽然喜欢游戏,小时候家里人不会允许玩很长时间,到后来长大了也就没有那么多空暇时间去玩了。所以说虽然喜欢游戏,但毕竟接触到的游戏还是相对有限的。尤其是近几年来,根本就已经很少再接触新游戏了。所以对于像《绝地求生》这样的网游完全可以说不了解。醍醐君问的这款《绝地求生》,直到他提问方才第一次了解到有这么一款游戏。并且才特意为了回答他,才去买了游戏账号和加速器第一次试玩了一下。它是一款易上手、操作简单、自由度较高的游戏。了解之后才发现,这款游戏从一款网游到如今几乎已经成为了年轻人当中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以至于甚至衍生出了“吃鸡”等网络热词。该游戏中一开始玩家被飞机投放到一座孤岛上,与线上的国内外的一百位玩家一同展开一场生死对抗竞赛。构思有点类似于日本电影《大逃杀》的情节。每个人都是敌人。你的目的就是将所有人消灭之后存活下来。这是一款比较不错的的游戏,但是我感兴趣的与其说是这款游戏本身,莫不如说是对这款游戏,各类人对其表现出的不同的态度。爱它的人爱得不得了,就拿我身边的一些人民币玩家。当他们谈起这款网游的时候。那是一种近乎宗教般的热忱。聊起他们砸金买装备的事情,似乎那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我也遇到过不少对网游持一种近似仇恨态度的人。在他们那里,网游似乎是“万恶之源”。甚至有佛教徒说,暴力血腥的网游是“魔众的化身”。在我的理解中当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评价完全两边倒的时候,可能往往并不是事物本身的问题,而可能是人们观察其方式出了问题。举一个大洋彼岸的例子。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可以携带私人枪支的国家。美国宪法当中的第二修正案就是用来保护公民持有枪支自卫的权利的。但是通过近年来的新闻我们也了解到,美国近些年频频出现多起枪击平民事件。但即使如此,美国仍然禁不了枪。原因在哪儿?原因在于美国人对枪支的理解。美国人说:“gans don't kill people, people do”(枪不杀人、是人杀人)。这就是美国人对于枪支的一种普遍态度。也就是说禁枪没用。如果说这社会真不太平了,即使别的作案工具一样也能杀人,只不过是没用抢而已。因此也就衍生了美国警察重视“预防犯罪”而不是“惩治犯罪”的治安理念。那么回到游戏,我也在想我们是不是也能试着用这样的角度去考虑呢?游戏它本身并不是一个“问题”。只有“谁”玩了,才成为了“问题”。所以说不管是那些说游戏、网络都是电子鸦片,一律该禁的人。(殊不知鸦片它还可以用来救人呢)亦或是将其视为“神器”的人。都可能忽略玩游戏的人,我们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也许很多所谓的“网瘾少年、少女”的报道背后,也许忽略了那样的孩子所成长的环境。而那一切背后的形成因素如果都要游戏来被后果的话未免有点过了。

另一个问题是,有很多佛教徒说,游戏那么血腥暴力,里面杀来杀去,是不是犯杀戒了?这个是没有的。杀戒在佛教里面叫做“杀生”,杀生的前提是所杀的对象必须是“生”命故此才叫杀生。虽说构不成杀生,但我们又有一个疑惑。玩游戏不算杀生,那他算不算造业呢?首先我们说到造业。在无著所著的《阿毗达磨集论》中明确有这样的内容。“善业与否不取决于行为,而取决于等起也就是念头”。也就是说一个业力它的果报好坏不取决于行为本身,而是取决于你在做出该行为之前的发心。从这一个层面也举了四项判断。好念头但行为不善的(如本着教育的目的打徒弟)、行为善但念头不好的(如别有目的的施舍等)、既有好念头也是善行为的(如为了帮助他人而付出行动)、两个都不是的(如本着恶意杀人)。善业与否不取决于行为,而取决于等起也就是念头。也就是说,你玩游戏的时候,过于起嗔恨、杀意等念头的话。是的确会造业的。但是,这并不关乎玩游戏这个行为,而是你当时所持的心态。也就是说造业并不是因为行为本身决定的。而是因为你的心思!所以说,即使你不是在玩游戏,比如在擦地,只要你当时心思不正,净想着我要把地擦的滑滑的让人摔倒!这样的话你也是再造业的。而当你在玩游戏的时候,你本着好的念头在玩。其实也构不成恶业。一个人是否造了恶业,首先是心。所以不仅是说你在玩游戏的时候,不管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你的心态很重要。因此佛教讲究;一切唯心所造,唯心所立!起心动念很重要。如果纯属闲情雅致,偶尔为了派遣苦闷压力玩一下又有何妨呢。只要一个人心怀仁慈,偶尔玩游戏何尝不可?玩一下游戏又能有多大的坏处呢?总比这些年轻人出去滋事好吧。而且很多人通过玩游戏来给自己减压。其实无容置疑这一点上游戏真的无出其右!所以在我看来,佛教徒是可以“如法”的玩游戏的。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7-11-22 15:35

拜读。:)

金鹿 发表于 2017-11-22 20:0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122鱼象鱼说【菩提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