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6鱼象鱼说【菩提花叶】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7-7-13 15:41 编辑明向大和尚《心经》开示 | 起心动念要感恩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719b6f0986c0469a9561d99460d1c74b20170712220155.png
孝,可以让我们时时处在感恩缘起的状态,这个状态都是这“四重恩”成就的缘起的东西。成就这些条件的当下并没有我,并没有“三性”。我们只是在感恩,我们只在使用这些恩德。明白吗?!我们天天说我去烧火,谁去烧火?实际是在使用这些恩德。我去上殿,谁去上殿?还不是我们在使用这些恩德?是谁给我们这些恩德?明白了就轻松了,使用这些恩德的当下就把自己放下了,把自己放下了又天天在感恩,每时每刻都是在使用感恩,每一刹那在感恩,每一刹那感恩的当下我们就是在使用这些恩德,而这些恩德都是具备的。
缘起就使我们一切都处在清净的状态,努力的状态,无我的使用恩德的状态。
无我性空,性空无我,让我们每时每刻的当下都放下。也就是说如果你通达这个“孝”字,是怎么样的状态?噢噢,即24小时都是在感恩。对吗?这都是他们的恩德成就的,是不是在使用这些恩德?“感恩”是我们自己的行动在为社会服务为众生服务,实际也没有“我”在为社会、为众生服务,我们只是在使用这些恩德,对不对?这都是从缘起的角度。
另一个,是我们24小时都在无我的工作状态,哪里找“我”?找不到!哪里有我?找不到。这个就是真正的放下,放下的同时他又是在精进努力。为什么?24小时都在感恩在精进在努力。呵呵,一直在感恩不停的,即使躺在床上感恩一切,使用他们的恩德就找不到“我”,就是这样在使用恩德。用老百姓的语言来说是“感恩”,用佛教的语言来说,“感恩”就是“缘起”,都可以。用老百姓的语言说就是“无我”,用佛教的语言就是“性空”。你都是24小时没有负担的,法喜充满。不会认为自己为常住怎么样怎么样的辛苦了没人理解,哎哟人家不上殿我要上殿,那是人家啊!人家下地狱你要跟着吗?人家变畜生你变不变畜生?不是别人,是你是我们自己!理解了明白了没有?是我们自己受用,人家不明白他造业是他自己倒霉,不要跟人家比。
佛法最重要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业,业感缘起,我们讲因果。另一个是缘起性空,对业感缘起因果的道理不明白叫“无明”,这是一重内涵。再一个是对无我性空的道理不明白,这个是深一层的无明,也是我们平时所看得到的。在《广论》的十二因缘就这么说的,对业感缘起因果道理不明,这是愚。无明就是业果愚,愚痴的愚。第二个是对无我的道理“愚”叫无明,无明就是对两者不明,就叫无明。《广论》讲十二因缘讲到,无明里就有这两个关键的问题。什么叫无明?即使他研究得很好,那是没有用的,知道盒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分子对原子是什么、这个程序是什么等等,没用啊,对我们的苦乐没有用的,跟我们的苦乐扯不上关系的。对业果的道理、对无我的问题要搞清楚,这就决定了你的苦和乐。
对因果的道理不明白,你就一定会造恶业,造恶业就一定会有苦。不明白盒子的结构,材料等等都没有关系,它不会给你苦。但我们自己不明白自己的业(三种业),身、口、意的业。什么叫业?你搞不搞得清楚?业有三种,身体是胳膊腿,用拳头打人用腿踢人这就是“身业”,身体是造业的工具。嘴巴里骂人说臭话脏话,两舌、恶口、绮语、妄语是“口业”。“意业”就是贪、嗔、痴,是吗?根本就是起心动念。业分成十业道,为什么用拳头打人?胳膊它自己可不会动的,腿也不会自己去踢的,从哪里跑出来?从起心动念来,肯定是我对你有意见,起心动念就是我对你怀恨在心,对不对?我打你这个手和腿,胳膊是工具,嘴巴说什么话也是受我内心起心动念的支配,嘴巴说的话就很不客气的话。我们看所有的业的根本,身、口是工具,根本就是“意”业,就是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你的起心动念就感得缘起,这叫因果。业感缘起,缘起就是果,果即出来。就是说起心动念是害人的是恶业,然后利用身口这些工具造作,嘴巴巴拉巴拉地讲,拳头大打出手,或用枪来打,这就身业出來了,实际造业的根源就在起心动念。什么是起心动念?实际也就是我们的思想观念。
起心动念我们转化为孝啦,这个文是不是代表文化?文化是不是代表思想?思想是不是代表你的起心动念?我们的起心动念是用甚么来教化的呢?用“孝”这才叫孝。从这个地方能教化,转化了,就OK了。明白吗?为什么兜那么大的圈子?首先我们要对孝的思想博大精深要有深刻的体会,第二个是对教化的理念体会,第三个是对业感缘起的理念要把握。一切从业感缘起,说白了业就是起心动念,我讲的是真正是根本,我们真正的话是从百善孝为先,这个首要的根本是依教就转化了,这就是教化。教化用“孝”的思想在我们的起心动念去体会,孝的思想就是“教”,在我们的起心动念里体会,然后就化了,转化什么?转化了业嘛。“业”转化了,怎么转?就是时时刻刻就在感恩,时时刻刻在无我的状态,时时刻刻感恩你就会对所有的人都恭敬,连每时每刻每一刹那,即使躺在床上也是这样,坐着也是这样。别看我坐在这里,要是时刻有孝的思想坐在这里也是修行,也在接受受教育。“教”的特点就是这样,那也在受教育,这个我们要搞清楚,这是根本。
学习。:) 国家和谐、完善制度。
家庭和谐、以孝为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