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鱼象鱼说【菩提花叶】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7-4-25 15:31 编辑烦恼绵绵无尽期 教你消除烦恼的妙法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41a98b2057be4cbdb07fcc647d3cca8a20170424202401.jpg
人生在世,烦恼的事情很多,譬如身体上有老病死的烦恼,心理上有贪瞋痴的烦恼,有诗云:“天堂地狱有时尽,烦恼绵绵无尽期。”我们的烦恼犹如大海的深广、树林的茂密,起惑造业,流转生死,皆由烦恼所致。
无穷无尽的烦恼,细思之,不外是一个“我”字所造成。由于我执、我爱、我见等等所引起的邪知邪见,让我们产生数不尽的烦恼。所以,我们学道,首先必须学习如何克服这些烦恼。一切烦恼的主要根源就是贪瞋痴,所谓“擒贼先擒王”,要破除烦恼,就得先把贪瞋痴这三毒去掉。
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山里的土匪盗贼容易捉,我们心上的贪瞋痴三种大病却不容易去除。佛经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因为我们生活上有种习气,利人的事往往不肯做,但是如用“戒”的力量,就会想到宁可牺牲自己的嗜好,也不去侵犯别人,因此,戒可以对治贪病。又譬如我们内心种种需求,对现实生活的猜忌怨懑,就要用“定”的功夫,使我们心境保持不偏不倚,纯正灵明,才能远离烦恼缠缚。
再说到痴,就要用“智”来对治,佛教的智并不是世俗的知识,因为知识并不全是善的。内心的般若智不能开显,做事不合佛法,一切只依感情与自私的世俗常识而行动,叫做痴。佛教的智是由闻思修而来的,是一种观照实相的中道方法,依着这方法,才可以灭除贪瞋痴等无明大病。
人类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每天总是不断地向外攀缘,对于外在的世界虚妄分别,而产生许多烦恼。如果我们能够一切返求自心,不让此心随境而转,则不当看的不看,不当听的不听,不当说的不说。就如孔子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可以驱除内心被贪瞋痴所覆盖的烦恼结使。
我的外祖母,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从17岁起就吃斋念佛。她为人非常慈祥,有三个儿子,可是我这三位舅父所生下的儿女,大约都在三四岁就死了。但是我的外祖母从来不为这些事情难过。难道说她没有感情吗?不疼爱孙子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她学佛,知道人生在世,有生就有死,有业就有报,谁也奈何不得。孙子的生,只是因缘和合投胎到此家来;他的死,是业报的现前,还了他的感情债而已。人的寿命本来就长短不一,孩子现在不离开我们,将来仍然要离开的。如果孙子们有善因,自有他的福报,又何必为他烦恼悲伤呢?所以学佛的人,对于生与死的看法,与一般人士不同,而且忧伤啼哭,对于死者也没有什么好处。
(来源:上海大觉文化)
上微信、易信关注【网易佛学】公众号,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订阅【网易佛学】频道。获取更多资讯,了解佛学动态,精华尽在【网易佛学】。
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