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人民大会堂的收藏书画作品
人民大会堂不仅外观庄严雄伟,内部也富丽堂皇,每层各厅都点缀着寓意美好的书画作品。半个多世纪以来,人民大会堂共收藏2000多件作品,其中不乏齐白石、傅抱石、关山月等著名书画家的珍品。本期藏宝图就带大家欣赏下人民大会堂中的珍贵书画。
【幽燕金秋图】这幅巨幅国画长16米,宽3米。由著名书画家侯德昌携弟子耿安辉等于1994年创作完成,一直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也是央视出镜率最高的一幅山水画作品,几乎每晚都会出现在《新闻联播》中。
人民大会堂多次邀请侯德昌作画,目前他已有6幅作品被收藏。除了《幽燕金秋图》之外,还有《松涛深处听泉声》,挂在常委厅的山水画《松瀑图》、东大厅的巨幅隶书《到韶山》、澳门厅的书法《九九归字图》和山水画《黄山卧龙松》。图为《松涛深处听泉声》。
【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国画长9米,宽6.5米,为迎接建国10周年,1959年由著名画家关山月、傅抱石合作完成。画中一轮红日照耀着祖国的锦绣大地,画卷气势恢宏,象征着祖国江山的美好。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6-10-6 06:13 编辑
【迎客松】这幅铁画耗费200公斤熟铁,由安徽著名新安派画家王石岑与民间铁画艺人储炎庆共同完成。画中松树枝干的组接奇巧无比,层层叠叠,从枝干上凹凸有致的鳞皮,到一组60多枚的松针,全都由手工锻打出来,真可谓千锤百炼。这幅画安置于接待厅,作为中国人民友好、好客的象征,广迎五洲宾客,广结四海朋友。
【三峡晨曲】1997年,人民大会堂开辟重庆厅,以画三峡题材出名的陈可之被选中为重庆厅作画。由于不能折叠,后来找了一辆加长车,才把这幅长5.7米,宽1.5米的画作运到了北京,它成为了第一幅悬挂在人民大会堂里的油画。
【荷风盛世】2011年6月,著名画家崔如琢接到人民大会堂的邀请,要他为二楼回廊北侧的墙壁创作一幅国画。崔如琢用了8天时间完成整体创作,整幅画由八张画拼接而成,画心长18米、宽2.8米,装裱完成之后,长20米,宽度达3米多,画面总面积比其背面墙壁上的《江山如此多娇》要大三分之一。
【胡杨礼赞】该作品由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张介宇和陕西省中国画院专职画家张国宏父子合作完成,2015年被悬挂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大河上下·浩浩长春】国家接待厅主墙面上的这幅巨幅国画,由著名国画家谢瑞阶创作,画作尺幅为6.85米×3.82米。
【金秋无际】2006年,邱汉桥创作的以香山红叶为题材的巨幅山水画《金秋无际》悬挂于人民大会堂,成为首幅人民大会堂收藏的描绘北京风光的画作。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6-10-6 06:21 编辑
【金秋无际】2006年,邱汉桥创作的以香山红叶为题材的巨幅山水画《金秋无际》悬挂于人民大会堂,成为首幅人民大会堂收藏的描绘北京风光的画作。
【硕果累累】河南退休工人刘国辰创作的国画作品《硕果累累》于2007年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山高水长】作者卢志学。这幅画长6米,宽3.5米,创作历时近4个月,既显现了关东山水的浑厚大气,又放情呕歌了祖国山河的雄阔壮美。
【孔雀凤凰花木图】作者苏百钧,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2009年,受邀为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绘制5.45米×3.02米的巨幅画作。
【小鸟天堂】作者伍启中,现为广东画院副院长。画长3.1米,宽2.1米,于2005年被人民大会堂收藏。画中一棵几百年的榕树枝繁叶茂,树上栖鸟无数。
【黄河·母亲河】作者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画家、一级美术师王西京。用写实的手法真实再现了黄河的形貌及内在神韵。
【中华颂】除国画外,书法也是人民大会堂悬挂最多的艺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挂在金色大厅的《中华颂》。这幅长达18米、高3.72米的巨幅铁艺书法作品,由国家行政学院张志和教授书写,安徽铁艺大师储金霞携弟子锻造而成。
【赤壁怀古】作者刘炳森,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岳阳楼记】作者张瑞龄,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多次作为珍品赠送外国元首和政要。
国宝级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