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论坛0829
辨析pabbatti和paramattha O网页链接
当你禅修时,你的心专注于你能直接体验的事物,所有的概念、假名(pabbatti)会消失。
有时,你甚至不知道你坐在哪个方向,你不知道你是面对东方还是西方。有时,心中有非常奇妙的感觉;有时,你甚至不知道你是谁,因为“你是谁”是你在你脑海里创造的一种概念。要获得无我的境界,你必需有深湛的“无我随观智”。当你已经获得无我(anatta)的智能时,有时,你甚至不知道你的名字。收起全文d
今日教言
我们见到三宝的所依,如果内心产生欢喜,这是非常大的福报,也是殊胜的因缘所致。有些人看了经书以后,好像没有什么兴趣,遇到佛塔佛像也不生欢喜心,这是非常不好的。我们应想尽一切办法了解三宝的功德,以无比的欣喜心珍惜这一解脱的指路明灯。
O喇荣五明佛学院索达吉堪布的弘法平台。主要传...
烦恼犹如盗贼,迟早偷走心中的善财。贪欲会偷走知足之财,让你饱受贪婪之苦;嗔恚会偷走爱心之财,让你饱受怨恨之苦;愚痴会偷走才智之财,让你饱受无明之苦;妒忌会偷走随喜之财,让你饱受嫉妒之苦;我慢会偷走恭敬之财,让你饱受消福之苦。学佛,就是认识烦恼;修行,就是解决烦恼;成就,就是战胜烦恼。
凡是世间上的事情,你对它太热心了,就会对它生起执著来,太执著了,就会产生出过犹不及的后果。——《释迦牟尼佛传》
#佛教图片#【十一世班禅的别样风采 这回在林芝看到了】十一世班禅从8月18日开始在林芝考察调研并开展佛事活动。班禅说,林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8月21日,班禅来到宁玛派寺庙喇嘛岭寺举办佛事活动并为信众摸顶赐福。僧人以藏传佛教最高礼仪迎接。8月24日上午,班禅来到苯教吉日寺。为班禅敬献供奉的僧俗群众站成一排,依次敬献法宝。高清大图:O十一世班禅的别样风采 这回在林芝看到了收起全文d
人们常说凡事要想开一点。想开一点就是不强化对事件和情绪的负面认知,不在心里编故事夸大、加重感受。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让自己沉浸在对人对事的无益的想象中。O改变对负面情绪的习惯性反应 | 寂静FM•第036期
#星雲大师《人间佛教语录》#
每个人都应该常常自我期许,从现在开始,我不贪欲而喜舍、我不瞋恨而慈悲、我不邪见而明理,做好自己心意的修行。
【孝顺父母】 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佛教就像是一座美丽的公园,如果你不进门,那么始终都不能真正地领略到内中的绝妙风光。
遭遇一些磨难,一些不好的事情,应该心生欢喜:这些恶业要穷尽了,不好的缘要了了,这是好事。这样鼓励自己,让自己振作起来,更精进、更努力地学修,这样今生今世会非常圆满。
弟子问佛祖:您既神通又慈悲,为何还有人受苦? 佛祖说:我虽有宇宙最大的神通力,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做不到的: 第一,因果不可改:自因自果,别人是代替不了的; 第二,智慧不可赐:任何人要开智慧,离不开自身的磨练; 第三,真法不可说:宇宙真相用语言讲不明白,只能靠实证; 第四,无缘不能度:无缘之人,他是听不进你的话的。 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道法无边,难度无缘之人。收起全文d
如果我们真的足够爱自己,也许就会懂得放过别人。我们心里很多的苦,往往都是因为有个“别人”作对境,有个可憎、可贪、可妒、可嫌、可怨的“别人”藏在心里,死死不放。就像是用枷锁挟持了他人来做自己的心的狱卒,何以自虐至此!真的不愿意自己受苦的话,放下那人,便释放了自己。
怀善念,行善举,必得福报。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修菩提心,做好人,说好话,行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一念之慈,万物皆善;一心之慈,万物皆庆。心怀慈悲,是度人也是度己。远离邪恶,心存善念做善事,必能改命、修福、避祸。
从现在看过去,会看见无知。从宽容看是非,会看见解脱。从接受看命运,会看见踏实。从平凡看生活,会看见快乐。从检讨看内心,会看见成长。从随缘看事物,会看见自在。从善念看他人,会看见慈悲。从乐观看未来,会看见希望。从反省看自己,会看见转机。从知足看人生,会看见珍惜。
宗喀巴大师说,太爱惜自己只会堕落的越深,而珍爱他人才是众善之基。
禅宗里有个故事,一个贼乘夜到一位禅师的房中行窃,发现贫困的禅师家徒四壁,正要离开之际,被回来的禅师迎面碰见,贼惊恐万分,禅师却脱下自己的衣裳给他披上,“夜深了,不要受了凉。”人性丑恶吗?可是人性也是光明的来源,作为人类,我们也拥有成佛的必须条件。这是多少世积累的福报,是在自我怜惜的深坑里越陷越深浪费时间,还是正视世间的丑陋而跳出深坑,一切取决于你。收起全文d
【】
拜读
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