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论坛0824
宽恕是超凡O网页链接
佛陀告诫弟子们:“比丘常带三分呆”。就是训诫弟子们要大智若愚。假如,自己觉得修养没那么好,没办法轻易宽恕别人,有一个办法,就是看到不喜欢的人就远离,不要跟他亲近。“远离恶缘”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自己无法自主时,就要先断恶缘。
因此,快乐要先学习从宽恕别人而来,宽恕是升华自己的本源,两者相辅相成,若能如实地运用在生活当中,那么,便能与佛法相应而不悖离了。收起全文d
今日教言
我们作为修行人,首先要观察自己有没有看破今世。如果对今生的一切能看破,修行必定会成功;反之,假如对现世的名利十分耽著,即使你表面上修行特别好,也不一定有很大收获。
O喇荣五明佛学院索达吉堪布的弘法平台。主要传...
白鹿溪声蝶自飞,
儒林掩映满春晖。
斯人已去学应在,
花木犹有向阳机。 2九江·多宝乡
远上丛林别有天,晋代高僧结胜缘。
当年因发菩提愿,再守深山五百年。
依赖高尚之圣者,
请教渊博之学者,
结交情深意重者,
谁若如此常快乐。
#济群法语# 我们接受的教育和经历的生活,无形中都在编织与之相关的认识和需求模式,它决定了我们怎么看世界,怎么选择生活,也决定了我们会有一种什么样的人生。
#星雲大师《人间佛教语录》#
佛教说有四种精进力,其中一种就是休息力。所谓「休息」,在忙过以后,给予补给,就是休息。但是,休息了以后,就要抖擞精神,迈开脚步,这才是「休息」的主要意义!
#平常語,甘露味# 诸佛出世难可值遇!咱们不说见佛,就说你到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见到文殊菩萨了吗?每天一万菩萨绕清凉,你见到了吗?没见到,为什么?业障,你所做的业跟诸佛菩萨,中间有障碍,见不着。“文殊只此是,何处觅弥陀”!等你把业障消失,自然相應了。【夢参老和尚開示】
法是要身体力行的,包括身口意都在里面,好好地身口意去修,单是嘴里说是没有用的,就像吃药一样的,把药方子背了很多,药没有吃,这个病是好不了的。
以前求法、依止善知识是很难的,要面对面地讲,面对面地听,想要出一本书就更是难上加难。然而现在这一切似乎都变得很容易,打开手机就可以闻法,花十几块钱就可以请书。但是如果自心没有对佛法生起欢喜,生起希求,不愿意用佛法改变自己,你还是得不到的。
【】
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