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6-8-13 15:35

玄学论坛0813


有些人对神通非常向往,想尽各种方法修神通,但佛陀却不鼓励弟子追求神通,神通非究竟解脱之道,佛陀曾说过,佛法是要用道德来感化他人,用慈悲来救护众生,而不是以神通来迷惑大众,像菩萨基于慈悲,以神通来摄化众生。一旦有了神通,更要严持净戒,做有益于大众的事情,而不是依仗神通胡作非为。

今天是藏历六月初十,莲师节日,转发纪念,嗡阿吽,班杂咕噜,贝玛悉地吽!http://img.t.sinajs.cn/t4/appstyle/expression/emimage/ee909d.pnghttp://img.t.sinajs.cn/t4/appstyle/expression/emimage/ee909d.pnghttp://img.t.sinajs.cn/t4/appstyle/expression/emimage/ee909d.png

我们应当为信仰花一些力气O网页链接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不一定有机会像我们的传承祖师那样,为佛法做出很大的牺牲,付出很多东西。但多付出一些时间、劳动力、汗水,我们是能够做到的。人家哥白尼愿意为了一个学说,把命都献出去。我们为了自己高大上的信仰,怎么能连一点看电影的时间,出去撮一顿饭的功夫,都不愿换成修行时间呢?
如果一个人告诉我们说“你略微辛苦几年、十几年,之后就会有一个价值几十亿资产的企业给你,还有几十亿现金给你”,我们肯定欢喜得不得了,屁颠屁颠地去做;但如果有人说“你略微辛苦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后就能成佛”,我们是不是会想“哎呀,好辛苦!”。
其实,成佛,是多么巨大的事情啊!收起全文d

今日教言
一个人能否战胜烦恼,关键要看心入不入于法,如果心入于法,法对心起很大作用,那遇到什么烦恼都有战胜的能力。所以,当遇到烦恼或者违缘时,一定要用上正知正念的武器。
O喇荣五明佛学院索达吉堪布的弘法平台。主要传...

#星雲大师《人间佛教语录》#   
做义工的人,先要健全自己的个性,不能做一点善事就颐指气使,或遇到一点挫折就灰心气馁,应该改变自己柔弱的性格,以慈悲发心,更加勤劳,并以微笑、说好话来布施给人。

#平常語,甘露味# 相信自己是毗卢遮那佛,你学法才能信入。相信自己是佛,佛所做的都是佛事,你对照自己的身口意,跟毗卢遮那佛是否相应?是否契合?那你就提高自己,要契合,这就是华严义。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必须得具足这个信心。【夢参老和尚開示】

我们说“外道”,并不是骂人的话。因为佛法是心内求法,我们不向外求的;而其他的修行,总是心外求法,什么身上的气、树上的气,甚至于吸人的气,这些都是向外求,我们佛教不讲这一套,凡是这一种,都叫“外道”,并不是骂人坏的。


我们做事情,并不是和世间法决定两样的、反其道而行之的:佛教是出家的,不孝顺父母的、不要父母的、父母与我无干的——这些丧良心的话不能说。佛教里边教我们观一切众生以现在的父母的恩来想,你把现在的父母恩忘得光光的,跟一切不相干的人那么想,那不是颠倒?反过来了,这还哪是佛教了!


我说你不工作,首先就得靠别人养着你,这是一福吧!清净的居所,也总得水电具足,生活起居便利,如果没有经济投入,总不能凭空而有,这是二福吧!摒绝外缘的干扰,总也需要别人替你买米买面,替你清理防护,实际就是有人专候差遣,这是三福吧!他仔细想想也是,就说你们出家人也基本有这三福啊!我说对啊!要不然怎么说出家人是三个皇帝命,七个状元福呢?

修行是不离于当下的,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修行与生活是并不矛盾的,而我们总是以为他们相互对立。佛法的修证,离不开在世间的觉悟,离开世间也就没有菩提可以觅取,可以修证,就像我们舍弃眼前的兔子,一定要找一只有角的,那么终究是虚妄而不可得的。

真实的修行,就是要勇于度脱现前的烦恼障碍,眼前的,现在的烦恼我们都度脱不了,我们还有什么力量去改变过去世,往昔时所作的烦恼。烦恼,佛经中称为贼,因为贼人总是打量我们的功德法财,想方设法盗取我们的积累。如果我们把功德法财放在仓库里,而我们躲在另一间屋子里,虽然看不到贼人在我们面前出入,但仓库中的法财却已经被一搬而空。其实这样的修行,也只是掩耳盗铃,只能欺骗自己罢了!真正的修行,是要敢于面对烦恼之贼,直到真正的降伏他们。

有什么降伏烦恼贼的办法?我说清净六根就能降伏六贼,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可以保持正念,也都需要我们保持正念。

问:“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言六根清净,名波罗蜜者,何为通会?又六度者,其义如何?”

答:“欲修六度,当净六根降六贼。
能舍眼贼,离诸色境,名为布施;
能禁耳贼,于彼声尘,不令放逸,名为持戒;
能伏鼻贼,等诸香臭,自在调柔,名为忍辱;
能制舌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
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
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
六度者运也,六波罗蜜若船筏,能运众生,达于彼岸,故名六度。
《少室六门》


秋风破暑,宜憩宜茶。
仰观星月,气爽云嘉。
水泛清波,词咏蒹葭。
澹澹心光,思亦无邪。

—东林夜茶


【】

山水游 发表于 2016-8-13 16:06

拜读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8-13 16:40


老虫 发表于 2016-8-14 11:17

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玄学论坛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