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论坛0805
#平常語,甘露味# 我的老师弘一法师讲《普贤行愿品》,只讲偈颂,不讲长行;我有点跟他老人家相反,有时候只讲长行,没讲偈颂。他们是互相包容的!普贤菩萨的行愿,跟文殊菩萨十大愿,横说、竖说、顺说、逆说,都可以;包罗万象、包罗法界,这叫心法。心无碍故,法也无碍!【夢参老和尚開示】
顺丰快递老总:我曾目空一切 佛教让我折服O网页链接
佛教让人内心平静,并且读懂了里面的因果关系能够让人醍醐灌顶。人这一辈子的成就、际遇,是跟上辈子积下来的福报有关联的,不管你权力多大、财富多少,很多东西你都掌控不了,比如说你是男是女,什么地方出生,长相什么样,家庭是否富裕等等,你更加控制不了的是今天运气好坏,明天成功与否……
人生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东西你都控制不了,只有一个百分点你可以掌控,那就是做事的态度。这个态度都有两面,究竟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还是消极的态度,是接受正念还是邪念,由你自己来决定。如果你在这方面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就会把这一个点又放大成一百个点,弥补很多其他方面的不足。收起全文d
今日教言
大乘修行中最可怕的就是自私自利,它生生世世给我们添了很多麻烦,一切过患、争论、不平安的源泉,就是如毒药般的自私自利。所以我们应通过长期的精进,以不同的方法来对治我执,否则,没有精进的话,想根除我执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O喇荣五明佛学院索达吉堪布的弘法平台。主要传...
#智慧法语【#临命终时诵这部经最好】【经典原文】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华严经》°智慧法语:临命终时诵这部经最好¡查看图片
#星雲大师《人间佛教语录》#
现代人因为太容易生气,因此社会到处充满了杀气、火气、怨气、恨气、怒气,真是到处乌烟瘴气。不要「生气」要「争气」,这实在是一句至理名言,可是我们遇到挫折困苦的时候,总是不能坚强忍耐,不懂得自我「争气」;所谓「争气」,不是要我们争一时之气,而要争千秋万世的正气。收起全文d
想象一下,每天从早到晚,我们会有多少念头,多少身体的行为。由此类推,我们一生以及过往的生生世世,又会有多少身心的行为。这些行为,每一个,真真切切是每一个,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后果又成为因,因又结果。因因果果交织成不同的生命形态和生活际遇。Oརོགས་རམ། The Path to Liberation | 解脱之道...
【信心诚心得感应】我们有信心,诚心诚意,佛菩萨的感应决定有来的!那么就是大家检查,我们对三宝的信心够不够?我们对三宝的恭敬心够不够?够了之后,绝对有感应! L信心诚心得感应(智敏上师开示)
法会期间我们修持“金刚萨垛除障法”所用的仪轨是上师法王如意宝的伏藏法。当时上师为什么要取这个伏藏?主要是为了末法时期的众生,尤其是汉地的众生。汉地众生与这个法有特殊的缘分,修此法能获得极大的加持。很多佛子没有机缘亲自来参加法会,但若是通过网络跟随僧众修法,一样能得到利益哦!
人们对生活充满了种种的欲求。当我们越是苦苦追求什么一心想得到什么的时候,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难以遂愿。但是,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某个念头,就会从内心的纠缠中解脱出来。最重要的是用心去体悟生活,不必妄求。凡是都需要经过日积月累,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人到无求心自净,人到无求品自高。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命运,只有我们的信念才是最有威力的法宝。在紧张忙碌的日子里,要懂得拿出一些小小的空闲为自己净心。
修行不是希求违缘减少,也不是渴求诸事顺利,而是有勇气和智慧面对所有的事。所谓的快乐与痛苦,只是你内心选择的一种感受而已。“境随心迁则安,心随境转则乱。”——圣慧法师
//@Master-Jiqun:【投入】 学佛,要像海绵投入水中,内外都是法味;不要像石头,无论被多少法水包围,终究还是顽石而已。
科学家与佛陀智慧的比较O网页链接
……一个民族或地区的强盛,必定会是精神文化与经济政治同步发展的结果,对历史稍有研究者都会明了这一事实。我们应该在各个方面都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全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那些欧美国家,成为世界大国,否则也只能是一个受人愚弄的粗俗暴发户而已。许寿棠,曾任江西省教育厅长,台湾编译馆馆长,台大中国文学系主任,他说:“自非一面提倡佛教,一面尊重历史,否则,前路茫茫,何能有济。”无论你是从政者,还是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平民,现在我们也应该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深入研究佛教的奥秘,只有如此才能创造我们美好的未来!收起全文d
切勿考验自己的定力O网页链接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注:出自孔丘《论语·阳货》,译为: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只有圣人能做到,大贤以下都做不到。这个浙僧中了魔女的一激之计,于是开门迎盗。天下自负自己的能力,于是敢做人所不敢做的事,最终溃败毁坏自己,都是浙僧这样的啊!
切莫自恃定力足,或欲自试定力足否,须知一念之差,万劫莫赎。不要去考验自己的定力,远离诱惑!远离一切能勾起欲念淫念的事物!收起全文d
今日教言
心的作用相当大,现代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成办任何一件事情时,关键要靠内心的力量,如果缺乏自信力,任何目标都难有成功的希望。因此大家在做事时,首先要有一种自信力,千万不要自我轻毁,否则在这种心态下,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O喇荣五明佛学院索达吉堪布的弘法平台。主要传...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