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论坛0715
【传喜:做生命的主人】如果我们意识到,我们已经被敌人追到了悬崖边,无路可退了,我们还能那么轻易地再退吗?还是如佛陀般,奋勇迎战?俗话说狗急了还跳墙呢,我们作为万物之灵,我们还比不上它吗?问题是,我们意识到被逼到悬崖了吗?……阅读全文 O网页链接
应时刻观察自己内心(如意宝法王晋美彭措)O网页链接……每当我们观察自己的内心时,我们就会发现,屡屡涌现出来的,多是难以克制的诸多烦恼,真正的善念实乃少而又少。即便偶尔生起将心识转向佛法的念头,那好不容易才生起的善念也总是一闪即逝、力有不逮。
如果我们再转而观人生的各种因缘,便会发现,即使自己诚心诚意地祈祷上师三宝,无意中也会遭遇众多违缘,本身的寿命也如同草尖上的露珠一样短暂无常,这些都会令我们心灰意冷。
由此,我们才可以深切体会出高际必堕,积聚必散,有生必有死,有兴必有衰的深刻道理。并进而认识到世间的所有法则、轮回中的一切显现都是如此的不可依靠。因此,只有发愿从轮回当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摆脱痛苦的捆缚,得到究竟的利益……收起全文d
施一公: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O网页链接……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看世界完全像盲人摸象一样,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有形的,我们自己认为它是客观的世界。其实我们已知的物质的质量在宇宙中只占4%,其余96%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我们根本不知道的,我们叫它暗物质和暗能量。
那么盲人摸象般地认识世界是科学吗?一定是科学。每个人摸的都是真实存在,而且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现在也是如此。只是我们不知道摸的是象的后背,还是尾巴,还是耳朵。我认为人类的认知极限就在于,我们是一堆原子,我们处在宏观世界,但我们希望隔着两个世界去看超微观世界。那是一个最美好的、极其美妙的世界。收起全文d
今日教言
我们之所以会遭遇恐怖、灾难、违缘等侵扰,根本在于对人我和法我的执著,倘若证悟了无我空性,断除了人我执和法我执,一切魔障就没有猖狂的余地了。
O喇荣五明佛学院索达吉堪布的弘法平台。主要传...
#星雲大师《人间佛教语录》#很多人拜拜,祈求神明保「平安」,但我们不能永远靠外在的「保安队」来安心生活,重要的是要从我们的内心做起,如何才能有安心的生活?要有美好的环境,要有善良的师友,要有合理的经济,要有净化的感情。
经历苦难的意义不在于经历的本身,而在于它启发我们对生命的思考。观察生命的苦难、缺憾,了解其表现和成因,从而生起信心和勇气去实践对生命更广、更深层面的探索,实现生命的升华。O最新绘本:人生究竟是什么? 🎦
【定业】三宝面前培的福,或者造的罪,虽然不是极重的烦恼心,或者不是极大的清净心,也不是经常做,但是他们福田殊胜,决定受报。所以说到寺庙里来,一点头一稽首,乃至一声南无佛,将来决定成佛,也是这个原因,这个果报是决定有的。
我们经常会跟亲友们打电话、发微信联系,这个时候,可以说一些悦耳语,让他们心情愉快,心灵获得一时的悦意和满足,这也是一种布施。但是这个时候要转念,把他们当成与自己有缘的众生,而不能起贪心哦!
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咒,象征一切诸菩萨的慈悲与加持。蕴藏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此咒即是观世音菩萨的微妙本心,久远劫前,观音菩萨自己就是持此咒而修行的。在藏区你可到处见到六字真言的字迹,它是人们祈求幸福的祷词,转发并诵此咒,人生吉祥如意。http://img.t.sinajs.cn/t4/appstyle/expression/emimage/ee909d.pnghttp://img.t.sinajs.cn/t4/appstyle/expression/emimage/ee909d.png...展开全文c
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时光。
信仰没欠你什么, 请不要问为什么不灵, 该反思:诵了十年经未曾布施人。念了十年咒未践半句行。烧了十年香未消嗔恨心。拜了十年佛未拜父母亲。放了十年生未戒腥与荤。磕了十年头未感一人恩。拜了十年山未访一次贫。修了十年行未修一日心。合了十年掌未合一个群。再修亿万年还是愚痴人。
听闻佛法的四大功德O网页链接……所以,听闻是相当重要的。现在有些人常说:“只要修行就可以,不需要闻法。”这种说法也许对极个别人有利,但就大多数人而言,由于自己的根基使然,必须要按次第来修行。退一步说,就算你是利根者,闻法也不会有任何障碍。真正能障碍你的,是世间种种非法行为,而听闻诸佛菩萨、高僧大德的教言,只会让你的信心、悲心、智慧日益增上,绝不可能将你的功德一扫而光。因此,大家平时要养成好习惯,多看一些佛经、教言,每天以听闻来“充电”,这样不断积累闻思所生的智慧,对自己会有非常大的利益。收起全文d
今日教言
即使见解再高,行持也应最低,即使见解是中观空性见或无上大圆满,行为上也应小心翼翼,从小乘的行住坐卧诸威仪和断恶行善等取舍因果做起。
O喇荣五明佛学院索达吉堪布的弘法平台。主要传...
【】
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