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官愚叟 发表于 2016-5-28 11:07

筷子文化的内涵

   我国使用筷子吃饭,历史悠久。上古时候,筷子叫做“箸子”,与“住”同音。古时沿海人们为避忌行船遇险搁浅,反其音称“快子”,取行船快速、一帆风顺之意。因快子是竹木所制,后人把
“快”加了个竹字头,称做”筷子“。开始官方并不承认”筷子“的叫法,比如《康熙字典》就没有收入”筷“这个字,但民间流传的速度实在太快,影响实在太大,清朝中期已广泛使用这个称谓。”筷子“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筷子可谓中国的国粹。它即轻便又灵活,在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别看筷子貌似简单,其科学性有目共睹。运用了力学上杠杆原理,两根筷子的交叉点形成了杠杆的支点,助人进食十分方便。能夹、插、挑、撕、攪、撇·······。长短适宜,粗细匀称,用起来轻便灵活、得心应手。
   筷子除作为吃饭的用具外,也含有其它意义。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时,宰相宋璟刚正不阿,敢于向皇上直谏,玄宗便赐给他一双金筷子。宋璟不知其意,玄宗解释说:“不是赐给你金子,,是表彰你处事理政如筷子一样耿直。”
    民俗中,恋人在七夕节的时候,一些地方要送筷子作为礼物,取的是“成双成对”的口彩,两根筷子在一起,寓意“白头偕老,永不分离”。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5-28 15:56

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筷子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