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论坛0420
「看到别人的功德」,是指尊重他人,如果可以如此地反省自我和赞叹他人,自然就可以做到止恶行善,否则,若只是很傲慢的学着因果道理,并拿来指责别人,是不可能真正做到止恶行善的。——大宝法王噶玛巴《解脱庄严宝论》
身体不健康,就无法享用物质财富;心灵不健康,无论拥有什么依然烦恼重重,不得自在。如果一个人身心不健康,即使拥有再多财富,在别人眼里再“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 °【成功的综合评分】
「心」真正的本性是觉醒的智慧与慈悲。我们的心一直都是光明灿烂的觉醒、觉知着,不过我们却总是被恼人的念头和随之而来动荡不安的情绪所缠绕,活在迷惑和恐惧之中,找不到出口。我们的问题在于见不到自己最深层的真正面目,认不出自己觉醒本质的威力,只相信眼前看得见的现实世界。——竹庆本乐仁波切
我们积聚了很大的功德,要懂得好好回向,尤其是各位大施主们,更要这样做;如果带着我慢心,觉得自己做了真多善功德,或者到处去跟人炫耀,说自己一定会因此往生善道、不堕恶趣,这样自己的善业会消失,这是经典上有记载的,一定要注意。——大宝法王噶玛巴(2010.12.22)
愤怒和嫉妒并非显示力量和能力的标志,而是完全地软弱。我们不能仅仅以展示权力和财富来控制全世界。因为,这些都是傲慢和贪婪之源。如果你想战胜別人,那么唯有通过爱和尊重,才会拥有最强的力量和能力。——苏曼噶旺仁波切
佛法中最为可贵的是解脱轮回、直指实相的教法,但并非人人都以解脱为人生大事,也并没有很多人能领受解脱之教。尽管如此,修习佛法尤其是业因果之理,仍然能带来实际的益处。业因果是世间现象的基本原理,若置之不理,言行与自然的规律相违,只能是自招损毁却不知所以然。O我不信佛,但确信自己能够做个好人,这样结果与学佛的人一样吗?
不管去哪里,你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总之,不要和别人发生争执,如果别人来招惹你,要打你,你就赶紧躲开逃回来吧!这才是真正的勇士和英雄。请大家一定要记在心里!——大宝法王噶玛巴《百段引导文》
最后发现,这种追求永远没有尽头。有多少钱才算够多?这个永无休止的追求,使得自己在很长时间里不知所措。每天重复着毫无变化的生活,年复一年,找不到方向和目标! °【智照:生活的智慧和智慧地生活】
#星雲大师《人间佛教语录》#
做事不难,难在领众,真正的领导精神有时候不管就是管。「爱语鼓励」是用人的基本方法,要能不轻后学、帮助后学、成就后学。
解脱成佛,不是那么容易的,不经过磨难不能成佛。有坎坷磨难不算什么,最好是能把握住,不起烦恼痛苦。如果当时没有把握住,过后能转念,能忏悔,这也是进步,也是修行。
有了「无我」的想法,才会尊重别人。仔细思维这点,你会发现,自己需要的,别人也需要;对自己好的,对众生也好。人我的连结感,就会很亲近、很紧密,这时利他就会很自然。——大宝法王噶玛巴《龙树亲友书》
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寒山子
佛教中修任何超胜境界都需要基础,如果你没有把握好这点,只是钻一部分的内容,每天对此苦思冥想,最后肯定会发疯的。现在有些人修行经常出问题,原因也在这里。若没有好好观人身难得、轮回痛苦,一步步打好基础,直接抓住一块就天天观修,忙于成就,这种心行很危险,一定要注意!——索达吉堪布
佛门常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人便以为这是宿命论。其实不然。讲因果报应,正是为了改造命运。因为,所谓命运,就是因果的相续,荣辱毁誉、成败得失,皆有其因。
修行要建立在善良的基础上,若连基本的人格都没有,更高的境界无从谈起。就像没有良田不可能出生庄稼,人都做不好,甚深的修行根本谈不上。
当我们嗔心生起时,就想给别人一点点颜色瞧瞧,有时想要打官司,或想有什么处罚对方的方式;但其实我们都没这么理性,你一生气,首先处罚到的是自己,总是自己先受伤害,简直把自己当敌人,给自己苦头吃。——大宝法王噶玛巴《龙树亲友书》
驯服自心或修心的方法很多,但是我们必须实际去运用它们。我们的心是否易于驯服,也取决于心的功德。稳定、专注的心不会制造很多烦恼,或由此衍生许多不必要的妄念而使心更加忙碌、更加涣散。——大宝法王噶玛巴《狮子吼》【】
身体不健康,就无法享用物质财富;心灵不健康,无论拥有什么依然烦恼重重,不得自在。如果一个人身心不健康,即使拥有再多财富,在别人眼里再“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
:victory::victory: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