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6-1-31 16:49

玄学论坛0131


【音频丨宗舜法师:佛教需要科学来证明吗?】希望佛教严守本分,不要丧失主体性,成为科学的附庸。佛教是宗教,受拨无因果的思想影响先把宗教这个词赋予原罪,污名化,再贴上佛教是教育是文化是科学的标签,将解脱道与世俗法混同值得警惕!分享给你,一起看吧!O音频丨宗舜法师:佛教需要科学来证明吗?

如今很多人得怪病,且大都无法治愈,原因是人们杀生严重。不要伤害生命,尤其要少吃海、河里的生命,因为是小生命,吃这些小生命所造的罪非常严重。伤害生命罪业的轻重不取决于它们体形的大小而是数量。再小的生命也具备苦乐感受,也有生存的权力。请体会动物的感受和对生存的渴望吧!——堪布太桥丹曾

商业广告总会告诉我们,通往快乐的道路在于购买他们所销售的产品...因为执着于自我自身的快乐财富以及家庭,让我们缺乏主见,容易变得人云亦云。但是我们若能警觉到自我的空性,便能够有选择的空间,不受消费主义习气的宰制,无须过着别人推销给我们的生活,而能勇敢选择简朴的生活——大宝法王噶玛巴...展开全文c

清净动机意为将自私自利的心放在一边而全心投入利众的服务工作。我们需要一个稳定坚固的基础及强烈动机,否则当我们在遇到困难及压力时,会很容易被我们负面的如忿怒、骄傲、我慢等情绪所困扰,如此所须处理的事情也会变得更加困难,我们也会难于维持我们的初发愿心。——大宝法王噶玛巴(2007.12.11)

我们对自我的存在非常执着,乃至常忙于成为这个自我的奴隶。现在,智慧了知这个妄想并不实存的真相,但就像我之前说过很多次一样,一个人虽然能够通过研读经典与接受开示大致理解智慧,但真正证得智慧则必须具有许多福德。——宗萨钦哲仁波切

修行动机至为重要,而非你所修持的佛法有多少。无论一个人的修行是否已达证悟阶段,都可以从他的修行动机看出其修行的品质与结果。同样的,聆听法教之后,你对法教的了解,以及将其运用在禅修之中时,都不可以忘记纯正动机的重要。你修行的动机应是真诚希望能利益一切六道轮回众生。——堪布卡塔仁波切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都能够放下一切俗务专心修行,但世俗的事务和追求一点儿也不放弃,也是不行的。仅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时不时应用一下自己学到的佛法道理,排遣调节一下情绪,这样的所谓修行, 到关键时候是用不上力的。O在忙碌的生活中怎样闻思修并行?

有的人会说:慈悲喜舍也没什么了不起,外道也有慈悲喜舍的法门。是的,佛学名相谁在嘴上都能说,重点是自己是否真的懂得其中的含义,并且有没有试着去实践。——大宝法王噶玛巴《解脱庄严宝论》(全文:O【大宝法王最新课程】第三届谶摩比丘尼辩经法会.《解脱庄严宝论》第七堂课(课程连载7))

什么是功夫?什么是好相?你每天见佛,每天看到莲花,每天看到这里放光,那里动地...... 跟诸位说,那你就快着魔了,那不是好相。 每天都发现自己的过失, 这是真正的瑞相,真正的好相。 所以一个真正修行人, 天天发现自己的过失, 发现过失才能改,改过就叫做修行。 ———慧律法师http://img.t.sinajs.cn/t4/appstyle/expression/emimage/ee80b2.png http://img.t.sinajs.cn/t4/appstyle/expression/emimage/ee80b2.png http://img.t.sinajs.cn/t4/appstyle/expression/emimage/ee80b2.png

想要看透这个世界,需要你人生无数的阅历与不断的坎坷。其实所谓阅历也只不过是在名利场中的磕磕碰碰,更遑论这些阅历也不一定能让你看清看透,倒不如借助佛眼来看世间,而佛经就是佛眼中的世界。

有些人虽然有福报,但是也有烦恼。因为这是前世行善事、种福德的时候,行为和心态不清净。所以行善积德不能缺乏智慧,不能掺杂烦恼。以清净的心态、有智慧地做,这样将来为自己带来的福报也是清净的,也是圆满的。

问题不在于你拥有什么,问题在乎你执着的程度;问题不全在欲望,而是执着。——丹津葩默

比较简单基础的一个问题:「你觉得你是一个好人吗?」或者说:「你相信因果吗?」这时可能会有点犹豫,不敢像之前回答地一样干脆。之前回答是佛教徒时很干脆,但在面对是不是好人,心是不是很善良的问题时,回答却有所迟疑,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状况,因为当你回答是佛教徒的时候,就应该已经说明你是...展开全文c

01/25(一)海濤法師慈悲志業—高雄慈悲道場,今日素食便當免費結緣585份,感謝慈悲齋主護持、高雄慈悲道場義工菩薩的發心共同成就。吃素是福,願更多人戒殺吃素,社會祥和,世界平安。

菩提心的意思是“我愿得到证悟以利所有众生”,这才是菩提心,菩提心不是指你怜悯别人;如果你对别人有同情心,那是很好,但这种慈悲心并不是完全的菩提心,完全的菩提心即是“我愿得到证悟以利所有众生”,这必须是你修持的动机和目的,基于这个动机,一个金刚乘的修行才会圆满。——广定大司徒仁波切

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

莲池大师云:“戒杀之家,善神守护,灾横消除,寿算绵长,子孙贤孝,吉祥种种,难可俱陈。”杀生则广积怨业,并使宿世所累积的福寿逐渐消减毁灭,故每当逢年过节、庆贺生日、或喜庆婚礼、生意开业、宴请宾客等吉庆佳日,皆应广行放生,而不应于此时宰杀生灵、暴殄天物,广行杀业。——索达吉堪布(图为...展开全文c

佛法当中的善因,主要指十善,而十善主要在于动机必须是善因。如第一不杀生,主要指不要有杀生的动机。我们要让自心变得寂静、调柔,不再让烦恼作主。做得到这样,就是向善。外在的装模作样、花言巧语,并不是真正的善。这是为什么十善都会强调动机,它指的是心态的转变。——大宝法王噶玛巴《菩提道灯...展开全文c

【】

探索真谛543(院长) 发表于 2016-1-31 17:09

真金不怕火炼?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1-31 18:00


山水游 发表于 2016-1-31 21:19

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玄学论坛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