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1-24 05:57

为什么欧美地铁上看书的人那么多,而中国地铁乘客在玩手机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6-1-24 05:57 编辑

作者:徐娉婷近日,有一群互不相识的年轻人,相约“占领”北京地铁。他们按照约定好的时间和地点排队上车,在同一车厢里,每个人掏出一本纸质书,静静读了半小时,他们说想用这一行为艺术“唤醒阅读”。谈到地铁上阅读,他们脑中理想的样子一定是欧美地铁上书香满车的状态,如下图。再对比一下北京地铁上的“低头族”。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93/143/2010/130736808.jpg

纽约地铁上乘客在看书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100/143/2010/130736815.jpg

北京地铁乘客在玩手机两图一比照,简直可以开一个国民批判大会,“你们这些人就知道玩手机,你看看人家欧美,都在看书学习”。细想想,其实图片未必能反映阅读率差距的真相。阅读率的差距确实存在2013年,一位印度工程师的文章《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人们都在打电话(大声谈话),不打电话就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或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唯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在欧洲,火车的速度也许已经没有中国快,火车站的现代化程度也许不再领先,但大部分人还是在阅读中度过等待的时间。”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和欧美国家国民阅读率是有差距的。世界读书日《全球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的阅读量为4.56本,韩国是11本左右,美国是7本左右,日本是8本左右。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1-24 05:57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距,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①经济水平有差距2013年,据《经济学人》公布的数据,美国恩格尔系数最低,人均每周食品饮料消费43美元,占收入的7%;英国人均每周食品饮料消费与美国相同,占收入的9%,这两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都低于20%,属于极其富裕,中国人均每周食品饮料消费9美元,占人均收入21%,属于富足的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收入的五分之一都用于解决吃饭问题,那么在精神粮食上的花销自然就少。对于不舍得花钱或者没钱买书的人,借书也是一种途径。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资源匮乏,服务体系不完善。在我国,平均每44万人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而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每1万人左右就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②从小没有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在应试教育下,教科书或教辅书成为必读书目,而且读这些书毫无愉悦感可言,读书变成了苦差事,人们对“看书”形成了条件反射,产生抵触情绪。不抵触的、有意思的课外书又常常成为多数老师和家长封杀的对象。也就是说,多数老师和家长鼓励为成绩而读书,即便是读点课外书也常常是抱着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一旦不用考试了,书本就成了无用的东西。反观欧美的基础教育,建立在阅读+讨论上,而非授课+考试上。小孩从小阅读量就大,学习主要靠阅读和思考,形成了阅读兴趣和习惯。长大了业余读点轻小说是小菜一碟。(当然也有毕业后不看书的。)③讲求功利和实用作家张抗抗曾对媒体说:中国人爱看报纸、时政新闻、娱乐八卦或是实用性书籍,但不太热衷于读纯文学、诗歌及文史哲。这可能与大家的急功近利有点关系。只要能够有所“获得”,就肯“投入”——比如,走亲访友可以结交或巩固社会关系、对股市的关注可有微利或暴利、微信可以炫耀也可以获得更多信息、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网购可以省钱……对这些“有用”的事情,大家都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反之,如果看起来没有用处的事情,人们就不“舍得”为此支付时间。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1-24 05:57

看书未必在学习,看手机未必在玩如果就地铁上看书的现象就认为中国人不看书,就像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在著作《低智商社会》中说:“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这未免只看到表象,一叶障目。通常人们认为看书为学习是上等,为消遣是下等。其实刷手机的也未必在玩,可能在读自媒体的一篇深度好文。看书的也未必在学习,可能在看言情小说。看看2015《全球数字阅读报告》显示的各国人民爱看什么书:美国:科幻小说和爱情小说超 35%英国:西部题材、科幻小说和爱情小说销量最高,达 50% 以上,另外减肥、游戏题材最近两年开始畅销中国:最青睐都市、玄幻、言情小说,份额占据 72%也就是说,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不管你是哪个国家,很多人爱看的还是通俗小说,对于严肃的文学大多数人还是“敬而远之”的。据《卫报》报道,最近一项调查表明4%的英国成人读过《战争与和平》,3%的人读过《悲惨世界》,7%的人读过《白鲸记》。更多的人表示是想读这些名著的,只是因为“缺乏时间和耐心”而作罢。中国读者也是“彼此彼此”。2013年广西师大出版社在网络上对3000多位读者进行一项“死活读不下去的图书”调查,结果令人瞠目:《红楼梦》高居榜首,成为“最难读”之书。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也悉数上榜。此外,《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不幸”跻身前10名之列。欧美人爱读通俗小说就类似于咱们大众读些琼瑶言情、金庸武侠、《故事会》之类,只不过他们是捧着书读,我们是在网上追连载。所阅读的内容数量和质量上其实没有那么显著的差异。并不是捧一本纸质书才叫读书。在中国的地铁上,用手机、电子书学习的也大有人在。用手机看博尔赫斯和拿着报纸看八卦新闻,谁的逼格更高一些?而且,没有证据表明,通过电子屏幕获取知识的一代,知识面和创造能力比阅读纸质书的人差。电子阅读容量更大、呈现方式更多元,或许更能激发人们的求知和创造欲。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1-24 05:57

客观上,欧美地铁的环境更适合阅读欧美国家的人在地铁上看书的确实不少,但是不看书还能干啥呢?地铁里没信号啊。欧美国家地铁里普遍信号不好,可能与地铁建成时间较早有关。伦敦地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铁,早在 1863 年便已经开通,那个时候当然还没有手机。不过手机普及这么多年了,伦敦地铁升级一下,实现手机信号覆盖也并非难事,但英国人不这样想。据英国当地媒体报道,很多伦敦人是故意拒绝地铁里的手机信号的。一家英国网站此前做过一份民意调查,在 1094 名受访伦敦人中,76% 的人明确反对地铁内覆盖手机信号,其中有 14% 的人直言不想在地铁里听到别人嚷嚷着打电话。因为没信号,地铁里也比较安静。在日本,地铁里不能打电话是人人都知道的 " 铁律 "。日本地铁里老年人多,有些人会安装心脏起搏器,而手机打电话的信号会干扰起搏器,严重的可能会引发生命危险。想象一下北京地铁里的景象:旁边一哥们握着手机在和女朋友褒电话粥,门口上来一男子推推搡搡踩了一女士的脚,两人开始互相问候“你妈”,有时候还会大打出手。地铁里没那么挤的时候,各路真假难辨的乞丐开始活动,有抱着孩子的、有拖着一条腿在地上匍匐前进的、或者一个老婆婆牵着一个“盲人”老头,无一例外的是老远飘来悲情的音乐。还有贴小广告的、吃凤爪的,不一而足。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127/143/2010/130736842.jpg

这样的环境下,你还能优雅地看书吗本来爱看书的人就少,没有看书的气氛,加上这种“极端艰难”的环境,这时你掏出一本书,你一定会意识到,周围人没准心里在嘀咕“装×!”为了不虚伪,你还是默默地掏出手机,心安理得地加入了“低头族”。

沈阳-天路 发表于 2016-1-24 06:16

:victory::victory::victory::P

醉老虎 发表于 2016-1-24 06:18

:victory::victory::victory:

合肥冬泳 发表于 2016-1-24 06:26

阅读好!

威海杆哥 发表于 2016-1-24 08:13

人喜不喜欢读书,与家庭和社会有关系。

快活鱼 发表于 2016-1-24 08:51

还是读书好:lol:lol

邺风洹波 发表于 2016-1-24 09:08


阅读好!

铁锚 发表于 2016-1-24 10:17

:):victory:

快乐海洋 发表于 2016-1-24 10:28

中国人是电子版;P:lol

透心凉 发表于 2016-1-24 11:06

:victory::victory:

长风波浪 发表于 2016-1-24 13:33

国人太浮躁,阅读可以让人平静,值得思考!

探索真谛543(院长) 发表于 2016-1-24 13:48

简单呀,欧美落后了:lol

牛弟的阿哥 发表于 2016-1-24 13:53

中国人从小学到大学课里课外作业做得太多了,一看见书本就怕了。

威海杆哥 发表于 2016-1-24 14:56

威海杆哥 发表于 2016-1-24 08: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人喜不喜欢读书,与家庭和社会有关系。

:):(

巫山云 发表于 2016-1-24 15:53

不管什么原因,还是开卷有益。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1-24 16:20

巫山云 发表于 2016-1-24 15: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管什么原因,还是开卷有益。

谢谢好朋友关注,点评:)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1-24 16:21

威海杆哥 发表于 2016-1-24 14: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好朋友关注:)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欧美地铁上看书的人那么多,而中国地铁乘客在玩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