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元旦三江行II
布央未央布央,久慕盛名。
多年前涉茶不深的我就品过她的香茗,还为此写了一首五绝:《咏茶》·“浊酒不解愁,清茶了心忧。雅香淡俗欲,飘逸不胜收。”一开始是雅香冲俗欲,后来觉得冲字不太体现出茶的清雅,就换上了淡字,也学王安石来个名作动用。但比他的绿字用得多贴切点,因为江南岸若有桃有梨的话,他的绿字就派不上用场了。三江就是一块布,布的中央简称布央!勤劳智慧的侗族儿女,一直不断的在上面穿针引线 。这几年这块侗绣上织得最美的地方就算是布央了。不断的见诸各类报道,也不断地有从各地到来学习取经的,算是四方瞩了,不愧于这块布的中央呀。在报纸上看过他们的创业事迹,十分佩服他们的创业精神和独到的眼光。他们的今天离不开 领头人的凝聚力,也离不开村民们的团结精神。总之,铁蛋对整个布央相当的敬仰。此行的目的地,布央首列其中。1号那天路过的时候,还曾经为先进布央呢还是先往独峒犹豫不决呢。
话说告别独峒后,直奔下一站——布央。下了那个去时让我蹇行一个多钟的坡 ,来到了平流村。这时有心情赏景了,每一座风雨桥都要停下来观瞻一番,并拍照。那些风雨桥都是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除了桥面的木结构经过翻修外,石砌的桥礅还保持原样,古代侗族先人真是了不得呀。还有石碑上那些为修桥捐款的名字,就像铭刻在人们心中一样。除了桥经得起风雨,人也一样。在平流的赐福风雨桥上有个阿婆,腰板挺直,目测也就六十出头的岁数。我给她照了张相问:“阿婆,今年多大年纪了呀?”她边用手比划八、三!边说:“发咱!”“哈!借阿婆吉言,铁蛋回去中个五百万,一定来看您!”再到下一座桥碰上一个老爷子,身板比我还硬朗,说是76岁了。我给他的照片命名为《76岁的中年人》!
再走一段,看到一个砖厂,厂房全是用竹子搭的 。那结构让我惊呆了,多一些这样的工程师,我们卖钢材的还有饭吃吗?高智商的欺负人呀!再往前就没有那么乐观了,又来到十公里长坡前了。一路上光知道玩忘了补给,这坡怎么过呀!只好硬着头皮往上冲,到了三分之一的时候,肚子开始发牢骚了。看到一帮在山上做工的人在路边吃中午饭,他们热情的招呼我下来一起吃,那时真的想吃呢。但是记得来时半坡有个商店,到了那就有吃的了,再坚持一会吧。于是一路走一路向上苍祈求那个小店一定要开门哦。到了店前,女主人一眼就认出我了,说一号那天看到我在拍他们家茶园呢。男女主人正在嘟嚷着钱好用不好赚呢,他们的一双儿女收假了要钱回学校。我怕在这偏远的地方还有重男轻女的现象,要了一瓶水一盒饼,边吃边和他们聊。走前送他们一首打油诗:《说shuì父》·“穷养儿来富养女,培养人才所必需。若能依此来投入,不出状元也中举。” 发动机补给完毕!俺老孙贝也!
边玩边走,到了布央已是下午两点多。刚到茶园的外围,我就被那景色惊呆了。心里的美全渗到了脸上,掏出相机咔嚓不停。就像个饿坏了的孩子,只顾扒饭,都忘了还有美味的菜肴。有个阿姨见了别过脸偷偷笑:“里面更美 ,进到里面去,你就会把这里拍到的全部删掉的!” “可是我没时间了呀,要赶上古宜到柳州的末班车!”心里打着小算盘:“胡乱拍点,再买些茶叶回去,就算俺老孙到此一游了,等下次来再细细的玩一遍。”在卖茶叶那里遇上了两位红光满面长者和一位纤秀的小姑娘,如果说两位长者如一壶温润的红茶,那么小姑娘就是春阳中一芽婉秀的绿茶。他们见我风尘仆仆的,急着买茶叶走人,就问:“兄弟,你到过茶场里面了吗?” “没有,时间不够了,而且我也没有体力骑车进去了,除非今晚不走。” “那就不走列!不进去看一下你会遗憾的!” “可是明天我要上班了。”他看了下时间:“能赶上,你把东西放这里,我开车带你进去!”瞌睡遇枕头——铁蛋遇上好事了!
上车后,开车的那位自我介绍:“我姓吴,坐后面的是我哥哥和他的女儿,我们是茶场的股东。” “吴老板,我好荣幸呀,你们一家亲自开车带我参观,这可是领导或者高朋才有的待遇呀!” “你骑单车来,精神可嘉嘛!”显然,这个年代,汗水还是能打动人的哈!进入茶园的核心区,车了每转一个弯就是一道景色。这里就是对欣欣向荣的最恰当的诠释。一垄垄望不到头的茶山,披上畦畦整齐翠绿的树,其间缀以玲珑的亭轩和雅致的茶廊;清风不时送来些云雾,把茶山、亭轩和茶廊托起,人都飘然起来了。这还是人间?哦!这是仙人山!我都不敢相信这一切是布央人创造的,而宁愿相信是马良笔耕出来的。到茶廊,小陆为我们湛上香气幽远的绿茶。与小吴的婉秀相比,小陆就像一朵洋溢着热情的茶花,从气质上都能感受到她们的茶艺应该各有独到之处哦。就在这一壶茶的功夫,茶廊下清风都不曾停过,如若晚上在这里露营,那种:“侧耳听清风,举目凝星空”的感觉是何等的享受呀!回到荟翠山庄,又与吴老板一家喝了一壶茶,选了些茶叶,尽管他们一再热情挽留,也是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除非吴老板把我变成他的员工。
事业正蒸蒸日上的布央,——不央!
铁蛋
2016年1月12日 完稿
īī
:victory::victory: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