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论坛0111
本帖最后由 鱼象鱼 于 2016-1-11 14:25 编辑我们应该学习放下自傲的想法,尊重他人,练习让他人专美于前,而让自我消融于人后的背景之中。——大宝法王噶玛巴《法王教你做菩萨》
#济群法语# 心的开放程度越大,可以接纳的人就越多。如果只是活在自己的感觉中,就会注意不到他人的存在,结果成了孤家寡人。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语录》# 如何才能消愁解闷? 第一、提起乐观的性格。 第二、想通事理的原委。 第三、放开闲情的愁绪。 第四、没有疑虑的性格。 第五、扩大积极的服务。 第六、明朗坦白的处世。 第七、呈现微笑的面孔。 第八、散播欢喜的情怀。
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每一个人,有着不同生活背景跟环境,虽然处在不同的环境里,但我们还是可以体念一切众生。我们常常说修行最重要是我们的心,不要忘记众生,这很重要。——大宝法王噶玛巴《生活中的佛法》
佛教中讲过,疾病的成因有两种:一是前世的业力,二是今生的外缘。后者治疗起来相对容易。但前者,单靠求医问药很难治愈,通过佛法甘露来洗净业力为最妙。
对初学者而言,以正确的坐姿禅修确实很重要。它关系到我们体内气脉的运作,气脉又关系到我们的正、负面思想和情绪乃至智慧的开显。对于高度证悟的人而言,坐姿就无关紧要了,因为他对身体的概念已完全消融。如果你也达到那样的境界,便可以爱怎么坐就怎么坐。——咏给明就仁波切
最厉害的魔鬼就是你的我执。因为我执摧毀了你最究竟的快乐,而外在的魔鬼只是暂时让你不开心,所以最根本的魔鬼就是我执,它给你带来无止尽的痛苦,让你始终徘徊在轮回中,不得解脱,所以说它是最大的魔鬼。——寂天菩萨
当你让悲心充满你的心,而且让它居于你生命最重要的地位,你遭遇到的一切,都能够成为促使悲心增长的助缘。——大宝法王噶玛巴《崇高之心》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
《杂宝藏经》中讲无财之七施:一,眼施,以慈祥而明亮的眼睛待人之意;二,颜施,以笑容待人之意;三,身施,以清洁而端正的仪容待人之意;四,言施,以温和的语气待人之意;五,心施,以真心待人之意;六,床座施,把坐位或名誉等让给别人之意;七,房舍施,以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房子接待访客之意。
戒律是修行的根本。最初,戒律如一告诉你做什么,不做什么,只要你按照要求管好自己的言行,就不会有祸患;更高一层的戒律成为内在修养的一部分,你更多的是自律,为了完善内心而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最高的持戒是不执着,以空性智慧摄持身语意,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境界。O依赖上师和没有主见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在都有一颗崇高的心。这颗心,就是我们为自己和这个世界所作的最美好祈愿的根源。它让我们充满勇气,依照我们的愿望去采取实际行动。——大宝法王噶玛巴《崇高之心》#周一请吃素# (周一请吃素,环保新理念)
我们做人做事,既要柔和,也要坚强;既要随顺他人,也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过,这中间的分寸很难拿捏,如果没有智慧,该柔和的时候坚强,该随顺的时候固执,这也是一种麻烦。
佛教的核心部分就是“‘觉醒”。 因为人类缺乏这种觉醒,所以致使上百万,很多很多的生物面临生存的挑战。...... 缺乏觉醒,在更究竟的层面来讲实际上是:摧毁我们自己。——宗萨钦哲仁波切 #周一请吃素# (周一请吃素,环保新理念)
晚上睡觉前,坐下来稍微想一想是很重要的,即使只有五分钟左右也行。想想你每天所做的事,问你自己是否做了任何违背佛法的事。若做了,应感惭愧,并下决心明天不再重犯,这就是你要如何强化自己决心的方法。如果不能每天检视自己,便对任何自己所为,或对或错的,失去了明察的心。——堪布卡塔仁波切
禅修的持续性很重要,时间短、清楚、但次数频繁。依照龙钦巴的开示“时短而次数多”。时间长却仅修一次,不会有太大效果。每天持续,不要限定只在早上或晚上才修,每当你能坐着时,就应该修。——宗萨钦哲仁波切
快乐或许其实非常单纯,这让我心中充满了全然的幸福感。我们不需要为了得到快乐去买或拥有任何东西,知足的财富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深刻而欢喜的感激之情,我们真的已经拥有我们需要的一切了。当我们不再让贪婪促使时,这会让我们心中充满了全然的幸福感。——大宝法王噶玛巴《崇高之心》
心要放松、调柔,这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工作,但要随时让心休息,让它有弹性,这样再忙也是可以的。我也很忙,虽然都是在寺院里面,但也有忙不完的事,一旦找到让心平静、调柔的方法,外面再忙,心还是可以自在的。——大宝法王噶玛巴《生活中的佛法》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清净显相闪耀】万法现象即是轮回,皆是迷惑的投影,清净的法性则是那超越了所有悲苦的涅槃,此二者并非是一体、相同的(非一),但也并不是不同的(非异),一个像冰,一个像是这冰溶化之后的水。如果你看透万法现象,这轮回的迷惑投射......(全文见长微博)
事实上我们目前尚未具有足以使我们能见实相的那种纯正理解力,实相是究极之境,其中无苦无乐,亦无轮回。我们的能力只能看见有苦乐、有轮回、有善恶的相对之境。相对之境,当下即是,显而易见。轮回不是一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一个人的意志所造成的。轮回只是愚昧业识所经历的过程。——广定大司徒仁波切
#济群法语# 如果一个人每天问问自己:我是谁?什么代表我?他就能在生活中做减法。
让我们仔细想想,有些人就自己在修行,但他不知道自己修行的动机在哪里。他坐在禅垫上,摆着一副很好看的修行姿势,然后又是点灯,又是绕佛,又是烧香等,但心中则是充满贪瞋痴以及对世间的欲望。当一个人的欲望混合着贪瞋痴时,则一切举动都会转为不善。——咏给明就仁波切
【】
心的开放程度越大,可以接纳的人就越多。如果只是活在自己的感觉中,就会注意不到他人的存在,结果成了孤家寡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