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6-1-8 14:21

玄学论坛0108


大乘佛教说,没有众生就成不了佛。因为有众生,才可以施舍、行善来造福,没了众生你到哪里行善去?所以,众生的存在,是成佛的前提。有这个行善的对象,我们才能行善;有修忍心的对象我们才能修忍,有修慈悲心的对象我们才能修慈悲心。

培养利益他人的愿望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作任何修行,短的还是长的,一开始的动机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动机是正确的、真诚的,那么你的修行也会非常成功。如果你的动机在一开始就不正确,那么你的修行也会往错误的方向走。因此,修行本身在这里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动机。——桑杰年巴仁波切

佛教是一个很包容、很真诚的教法。由于对佛法的信心和欢喜心,让我看到佛法和其他宗教是不相违背的。佛教的精随是因果业报。今生我生为佛教徒也是因果的道理,我对佛法特别有信心也是由于因果。今生是过去的因成熟的果,我们应该以欢喜心去面对今生。——大宝法王噶玛巴(全文:O网页链接

我们一天当中即使只做了小小的善行,都要欢喜、珍惜。行善是积少成多的,必须从每天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即便是行小小的善,也要珍惜,这是我们行善的时候应该有的态度。——大宝法王噶玛巴《大手印了义炬》 #周五不剩饭# (“周五不剩饭”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所倡导环保活动之一)

今日1月8日藏历十一月二十九为大护法及一切勇父护法会集荟供日;十斋日。“二臂玛哈嘎拉”乃众护法神之首,是历代大宝法王之不共护法。为调伏以寂静相无法降服的众生,由金刚总持的心中化现。祈愿法王佛行事业无碍、佛陀正法清净弘扬。愿见者一切魔障悉消除,得闻正法、得具正念、吉祥圆满!噶玛巴千诺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语录》# 一般人对财的心态是「贪」,难以喜舍,留下钱财却容易造成子孙纷争;钱,用了才是自己的。而能「布施」出去的不只有钱财,一句好话、一个笑容都是布施,凡是真善美的布施必有所得。

对修学者来说,非常重要的是要能发展出随喜他人快乐的能力,随喜他人成功、随喜他人功德与成就的能力,而非对他人的成功产生敌意。——大宝法王噶玛巴《修次中篇》

美语好比南风,粗语就像北风。愚者认为做事情时,必须用粗暴的语言才能成功;而智者以婉转的语言,就能把事情处理得非常圆满。——索达吉堪布《苦才是人生》

佛的加持力是无穷尽的。一百亿人秉持真诚的虔敬心同时向佛祈求一百亿件事,它将会应验。佛的智慧是不会因为有太多的请求而混淆的。举例来说,当阳光普照时,不管有多少人走到外面,坐在太阳底下,阳光一样普照,不受影响;这是相同的道理。——广定大司徒仁波切

即使被全世界赞叹,也不应该欣喜,或许赞叹会带来不利;即使被全世界诋毁,也不应该沮丧,或许诋毁会带来好处。

就某个角度而言,佛的智慧(藏文:yeshe)是遍布的,没有任何现象不受它的贯穿。佛不是一个人或个体,他是一种功德或智慧。——大宝法王噶玛巴《密勒日巴传的精髓》

当我们乘坐飞机翱翔于云层上时,我们了解到,即使云层下阴霾雨霏,太阳却总在明亮照耀着。同样的,当我们不再坚持我们的身份地位、我们的「自我」时,会开始看到,自我不存在其实是一种有力、真实、坚不可摧的存在。如同太阳,它是永续的,不增不减。这种存在境界被称为金刚本性。——秋阳创巴仁波切

忍辱并不是说只是强忍着苦难,或是强迫自己吃苦。而是我们必须积极地训练自己去看到烦恼的过患,如瞋恨的过患等。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楚的确信,认为瞋恨等所有的烦恼有着完全彻底的缺失。具有这样的确信,我们就会好好地保卫自己不受烦恼的侵犯。——大宝法王噶玛巴(全文:O网页链接)

当贪执的烦恼净除时,证悟本质如同撒满莲华的净水;当嗔恚的烦恼净除时,证悟本质如同又圆又满的月亮,一点儿残缺都没有;当愚痴的烦恼净除时,证悟本质如同无云遮蔽的太阳。——堪千创古仁波切

我们之所以执着此生财富名利,是因为心不知足。事实上只要能不受饥寒就够了,但我们却觉得拥有愈多愈好。不是说要我们完全放下世间事来修佛法,而是不要那么执着世间事物,一样能将世间事做好。做事的当下不仅要能修持自身,也要永远想到怎样利他。世间事能利他、无执才是最重要的。——咏给明就仁波切

#济群法语# 菩萨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慈悲心,而且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当你具备这样一种慈悲心的时候,你就是菩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菩萨,关键在于慈悲心,同时还要有智慧。

【】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1-8 14:54

即使被全世界赞叹,也不应该欣喜,或许赞叹会带来不利;即使被全世界诋毁,也不应该沮丧,或许诋毁会带来好处。

山水游 发表于 2016-1-8 15:39

智慧、仁慈、大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玄学论坛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