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6-1-5 16:04

玄学论坛0105


你发明的产品,虽然是用来卖的,但是当你在设计或者贩卖的时候,就可以有供养人群、布施社会的心。就是说,品质让它好一点,对社会有奉献与帮助,这就是真正的菩萨行,真正的一个布施啊!布施的这种动机跟行为都有了。——大宝法王噶玛巴《修行:修自己的心,用到行为上》

如想成为自在的修行者,不应该只听别人的赞扬或批评而影响自己的闻、思、修,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生活中观察,哪些对改善心性有利益处,哪些能使自己减少贪、嗔、痴,增加智悲。——洛卓尼玛仁波切

皈依需要我们睁眼明察,需要睁开肉眼与慧眼,清晰看到痛苦是如何产生的。有了信心,自信和睁大的双眼,当我们看到痛苦而发愿采取行动改善情况时,方能全心皈依。如果只是闭着眼睛重复念诵着制式的皈依文,那不过是从一个无明走向另一个无明,从一处黑暗走向另一处黑暗罢了。——法王噶玛巴(2009.12)

亲密的人之间往往有太多执著,心里会有许多期望和要求,要求对方完全理解、欣赏、领受、符合我们的心意,不然便感觉失落、痛苦。 对亲近的人,我们并不缺少爱,而是缺少宽容和放松。O有缘一家亲|寂静FM•第005期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语录》# 如何力争上游?立志发愿、勤劳服务、发心奉献、慈悲喜舍、欢喜结缘、忍辱精进、积极勇敢、乐观进取、惭愧忏悔、持戒利人、正直为公等等,都是我们力争上游的资粮。资粮若备,何愁不能长途远征?

当修行者对过去不断唠叨而在乎的事不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时,那就是佛法修持开始结为果实的征兆了。例如若有人称赞你的发型,你会沉醉在喜悦中;若有人建议发型稍微再改善点,你就即刻掉入沮丧中。无论是哪种情况你都完全不予回应,就是你的修持结了果,你开始成为真正的佛法修行者。——宗萨钦哲仁波切

我们常活在分别对待的观念下,总是尽量满足私欲,逃避痛苦,因此烦恼妄念便影响到我们的经验和行为。修习净观是表示对无法控制的行为所产生的冲突升起警觉心,并藉着依止上师改善情况。目前我们处于一种介于清净与不净的经验状态中,如能舍离对待的念头,则一切便是清净的了。——第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

如果我们太过抑郁,可能在有机会做些什么来改善情况之前,就已经心脏病发作了!我们其实可以幽默一些,对于避免觉得自己被困境卡住,或是觉得无法招架,幽默感会非常有帮助。尤其,如果情况非常严竣,为了要清楚看到可能的解决方法,你必须能够带着稍微开放的态度来面对——大宝法王噶玛巴《崇高之心》

有的人说,“我家庭不和睦,我求佛,佛应该能帮我吧?”不是这样的。若是自己不去做,佛菩萨也没有方法,阿弥陀佛、观音菩萨也不可能到你家护着。佛菩萨只能教给你方法,比如说,教你恭敬、善待对方,多看他们的优点和功德,这样家庭自然就和睦幸福了。只求是没有用的,要去做哦!

顺境中没有修持的机会,只有在逆境时,我们才有机会真正展现自己的力量。好比柔道高手唯有对手旗鼓相当或还高明时,才有机会展露自己的功力。因此,我们真的应该将困难视为是一个机会,它可以提升、增强我们的力量,庄严我们。帮助我们展现真正的本色的,正是这些困难。——大宝法王噶玛巴《无常》

要能够慈悲地对待别人,让自己的言行能够产生真正的交流,就要观察那个正在说自己是对或错的“自我”。我们可以在这节骨眼上思考一个事实,那就是,不论对或错,都有太多其它的可能性,我们不妨活在那个比较温柔而不确定的地方。只要我们找得到那块地方,它就会帮助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开放。——佩玛丘卓

如果你是一个愤怒出言不逊的人,你将无法与任何人和谐共处。即使你帮助人,人们也不想接近你。最后没有人会见你与你结交。因此,拥有温柔的本性是必要的。温柔的本性是指本性柔软而放松,不对任何人发怒或口出恶言。但不表示你应该像麝香鹿的皮革一般,可以被拉往任何一个方向——《遇见·巴楚仁波切》

无论我们在修持哪一尊密乘本尊,例如时轮金刚、金刚亥母、胜乐金刚等,都一定要同时修持金刚萨埵,可以说是必修的。在修持下部密续例如瑜伽部或行部本尊时,也必须同时修持金刚萨埵。因为无论在做任何一种密乘修持,金刚萨埵都能够帮助我们避造作堕罪和遭逢障碍。——国师嘉察仁波切《金刚萨埵灌顶》

菩提心有时被错解为『对他人仁慈』。相反地​​,真正的菩提心的定义则是更加的宽广。菩提心的生起是源于对众生痛苦的深层理解。佛子以极大的悲心,为了决心不断地从事利众的事业,坚定成就佛果。——大宝法王噶玛巴《有关菩萨戒开示》

我们为了众生,尤其是那些正在受着痛苦的众生,哪怕只有微小的机会可以帮助他们离苦得乐,你都应该承担去做,这是很重要的。——大宝法王噶玛巴《菩提道灯论》

安乐是我们自己行善业的结果,所谓的善业,就是透过我们的慈心、悲心所造的行为,这样的行为的因,就好像是一棵树,如果它的树根是可以做药的药树的话,那么这棵药树的花叶果实枝等都是可以入药的。所以,如果我们想要长寿健康富足的话,那么这一切的结果都要从我们自己的善业所产生。——萨迦崔津法王

当我们发现有一个人或一群人正打算要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回应可以让自己不要做出类似行为的决心更加坚定。如此,我们就可以在心灵上和情感上,真正将这些逆境转为我们自己的顺缘。——大宝法王噶玛巴《崇高之心》

【】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6-1-5 18:3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玄学论坛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