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5-12-15 15:13

玄学论坛1215


我一直强调,保持觉知和正念的重要性。不然,哪天可能自己变成了魔,到时才有所警觉的话,那就太迟了。我们常说伏魔、伏魔,就是要降伏内心自我、冷漠的魔。总之,请大家记得一定要随时保持正念和觉知,这太重要了。修行是自己的事,希望大家都能够努力去实践——大宝法王噶玛巴《不动佛:安忍致太平》

对“我”和“我的”的执着,限制了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也强烈影响我们与他人接触的方式。它让我们看不到真正将我们与他人连结在一起的无数有益关系。最后,我们在接触世界时,好像世界和我们是分开来的,是某种投射到荧幕上给我们看的东西。——大宝法王噶玛巴《崇高之心》

如果没有盲目的期待,就不会有失望。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无常,就不会攀缘执着。如果不攀缘执着,就不会患得患失。也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着。——宗萨钦哲仁波切《正见》

不要跟随别人所说的话,但是利用你的经验并一直经由具德合格的上师指导,对宝贵意见保持开放的态度,用你的心去歌咏,然后你会在你的内心找到真正的幸福。任何人也不能说谁是对或是错,然而如果你的行动为许多人和自己带来幸福和喜悦,那么这就显示了你的行为是正确的和富有成效的。——苏曼噶旺仁波切

你的朋友正带领你走在正确的方向吗?想想吧!自己要判断:朋友的建议对你现在有帮助?还是从长远看来,能引领你到比较好的处境?很多人被朋友带往毁灭——所以别盲目的相信。——大宝法王噶玛巴《就在当下》

12月15日(星期二 农历冬月初五)#净慧长老生活禅语# 戒律就是对生活的规范;禅定就是对生活的净化;智慧就是对生命的提升。【季风书法】戒定慧


近年来,不时听闻到高级知识分子自杀身亡的消息,昨天又有新闻称一名博士生在宿舍内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有文化可以改变命运,却无法净除烦恼;学知识可以探索世界,却难以疗愈自心。祈愿佛法的光明能够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温暖每个孤寂的心灵!

通常,我们都是盲目的不知道自己的心究竟狂野到什么程度,事情一出问题,就想以他人或环境为代罪羔羊,而不肯自我反省,找出苦因。但是,我们若欲获得真正的安乐,那就必须面对内心的狂野而处理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知道如何持平,更有益的运用我们的精力,而不致害己害人。——阿贡仁波切《伏虎》

上师经历的生活本身,对追随他的弟子而言,就是最好的指引。这是一种我们可以实际得见的教导。在上师的行谊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法如何成为法,法如何成为道,我们可以认识到修道如何消除迷惑,迷惑如何显现为智慧。他们的举止和行谊,为我们示现了行动中的佛法——大宝法王噶玛巴《因为你,我在这里》序

世间法就是佛法,这两者可以互为应用。但大部分人却把佛法想成是另外一个很特别也很难做到的东西,而世间法则又是另外一种。其实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带着善良的动机在行住坐卧吃喝中都保持着善念,尽量不去伤害别人尽量应用我们的慈悲和智慧去生活,那么凡事就都是佛法也凡事都会顺利——明就仁波切

“踏入佛法之门”并不是仅指向人请法而有人传法而已。解脱道的起点,是认定整个轮回毫无意义,并真正立下决心要从中解脱。——巴楚仁波切《普贤上师言教》

大手印禅修是将心安住于当下。当心平静、稳定地安住时,初学者往往会欣喜地认为自己的禅修很好。但另外一种极端是,当许多念头在心中升起时,他们觉得很沮丧,深感自己永远都无法真正地禅修。这两种反应是不对的。我们应该以既不排斥也不接受的态度来看待念头。它们在不在那儿并不重要。——波卡仁波切

根据噶举祖师教言,学习因果的重点,是在于教导我们「看到自己的过失,并且看到别人的功德」。若学习因果后,就去看对方哪里错,就毫无意义;而「要去看自己过失」,不是意谓要去批评自己、去自残等等,而是带着一种悲心和积极的心,看到自己的过失,并加以改进。——大宝法王噶玛巴《解脱庄严宝论》

【】

我心向佛 发表于 2015-12-16 10:42

:victory::victory: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5-12-15 18:22


铁锚 发表于 2015-12-15 18:44

:):victor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玄学论坛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