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论坛1212
身为一个行者、一个佛弟子,我们真的要知道修持的要点是什么,修持的次第是什么,了解之后再开始起修,这是很重要的。任何法,你在修持的基本,它都是帮助你降服你的心,对治你的烦恼的方法,你要有这样的认知并且修持。——大宝法王噶玛巴(2014.3.6开示笔录)
自心与法不相合,手持法典有何用? 若不舍弃世间法,依诀修观有何用? 三业与法不相合,念诵仪轨有何用?——密勒日巴尊者《道歌集》
我们不可能整天都在做禅修!因此需要一个在生活中可以修持的方法。要点是我们必须随时保持正念,不论手上在做的是什么事,要善用心的明晰力去观察心念的生灭,然后在一天结束前问自己“今天做了些什么?”即便只能在一天中某些时刻保持正念,也会让我们的生活具有意义。——大宝法王噶玛巴《修次中篇》
金刚总持身蓝色,是空性、虚空颜色的代表,也意谓法身,无形象。所着五方佛冠以及其身上所有的严饰则为报身佛的形象。而着戴严饰之具体形象为释迦牟尼佛,代表佛之化身。金刚总持手持金刚杵所代表的意义是方便,而金刚铃则代表空性。两手交叉于胸前所代表是......——大司徒仁波切(详见长微博)
今日12月12日,藏历十一月初一,禅定胜王佛节日,作何善恶成百倍。值此殊胜日请依身、语、意三门广行善业、吃素、放生、供灯、持咒、诵经。回向、祈愿世界和平、无有灾厄、有情众生离一切苦难及苦因、平安喜乐、吉祥如意、福德圆满、自利利他!
鲁迅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想挤,总是可以挤出来的。所以我们学佛也好,做什么也好,只有你用心,时间自然有。
很多人喜欢禅修,身体坐直,手持定印,但真正禅修的要点是什么?就是认识自心动机的善恶而作取舍。因此禅修的入手处就是观看、审查自心。——大宝法王噶玛巴(2009.1.2)
被人误解很正常,哪怕是你最亲的人。不要总盼着别人跟你想到一起,毕竟心不同,想法就不一样。出现矛盾时,不妨一笑而过,相信时间是最好的磨合剂。
12月12日(星期六 农历冬月初二)#净慧长老生活禅语# 以信仰为根本,培养做人的神圣感;以因果为原则,培养做人的责任感;以良心为保证,培养做人的敬畏感;以道德为操守,培养做人的尊严感。
有的人认为,既然佛教里讲“佛在心中、是心即佛”,那么我和佛是一样的,我也没有必要听佛的了。其实,无我、空性的智慧才是佛。若开发出了智慧,那么自己的正念就是佛。若是还没有开发出智慧,这时候佛还在身外,还是要听从佛的教言哦!
不要种下你自身痛苦的种子,要掌握住更健康发展的助缘。简单来说,如果你想要避免不快乐,就要避开它的成因,与他人争执会导致不快乐。你可能涉入一场冲突,认为它将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快乐,但是,你只不过是在种下无数痛苦和麻烦的种子而已。——大宝法王噶玛巴《崇高之心》
佛法是非常实用的。佛法告诉我们要从事能够助长平静、快乐和自信的事,并避免会引发焦虑、绝望和恐惧的行为。佛法修持的重点,并不在于刻意改变想法或行为,以使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而是要认识到,无论你如何看待影响自己生命的那些遭遇,你原本就是良善、完整,且圆满具足的。——咏给明就多杰仁波切
为了避免变成这样的法油子,必须「慎始」:一开始就要谨慎。刚开始接触佛法时,即使只学到一个法教、法门,也要好好谨慎的真正去实践,让它成你为自心的一部分,让这个法成为一个转变自己、修整自心的工具,这是很重要的。——大宝法王噶玛巴《了义炬》
我们杀死动物作为我们的衣食,或甚至只是为了好玩而杀害它们,让它们痛苦,这真的是让人很心痛。我们人类具有独特的能力,能够创造出道德体系,依此而生活。我们也能明辨什么是对动物有益,而且可以让它们更快乐,要避免伤害性的事物。——大宝法王噶玛巴《崇高之心》
所谓”自他平等禅修“,就像自己不想得到痛苦、想要得到快乐一样,就算最微小的昆虫,也会为了得到快乐去做很多事情,因此可以知道众生都是平等的,因此对于每个生命都应该尊重,并试着帮每个生命去离开痛苦,要带着随喜的心,对此来修为”自他平等“。——大宝法王噶玛巴《修心八颂》
我们从一开始就要认识众生本质的良善。众生有不同的心识和思想,佛菩萨会用各种善巧和方便,摄受、教化一切众生,这也是“恒顺众生”的另一层意思,随顺众生的根器而度化众生。如果把众生当成愚痴无明,而把自己当成智慧如佛菩萨,会产生一种我慢、自大的危险。——大宝法王噶玛巴(2010.2.19)
谚语说:“嘴是罪恶之门。”绮语、谎言、恶口、饶舌都会导致无尽的干扰和内在的不平,即使是伶牙俐齿与滔滔辩才也往往只会使我们浪费时间,引起麻烦。这就是为什么在密咒乘中说:用一个月时间持咒并且禁语,比花上一整年时间持咒但仍掺杂日常谈话更有助益。——顶果钦哲仁波切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之三——禁欲·纵欲·MP3】——济群法师主讲。欲望会成为罪恶的原动力,也会成为完善人格的动力,也会成为追求高尚精神的动力。善的欲望,佛教称为善法欲,是走向解脱的基础。佛教对欲望的态度,既反对纵欲,也不主张禁欲,而是主张少欲、知足、惜福。 音频链接:O网页链接
你应了解因果的重要法则:要避免任何恶行,而即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这就是正道,就是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要点。——莲师开示《莲师心要建言》
【】
以信仰为根本,培养做人的神圣感;以因果为原则,培养做人的责任感;以良心为保证,培养做人的敬畏感;以道德为操守,培养做人的尊严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