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东霞 发表于 2015-9-20 12:06

晨起按一部位能通经络防百病

本帖最后由 天中华姐 于 2015-9-20 14:01 编辑

             晨起按一部位能通经络防百病

      人睡了一个晚上,各经络、血液运行都处在一个平缓的状态,早晨起床时,如果是一跃而起,血液运行跟不上,特别是老年人,往往就会产生各种疾病。  晨起时,如果先按摩2个穴位,可以轻松疏通经络,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早晨起床时按摩哪2个穴位可防疾病通经络。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509/20/120133skskk5lli2w56xdl.jpg
  该穴位处在虎口,第一二掌骨之间,该穴位主管头面五官疾病。  该疾病可以预防缓解牙龈疼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打嗝、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等。  内关穴  掌内侧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上了年纪的人,最怕的是心脑血管疾病,该穴位主管心胸疾病,可以预防缓解如胸闷、心慌、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  足三里  该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1寸,穴位主管胃肠疾病,是全身的保健穴。  早晨起来按摩这3个穴位,通过头部、胸部、腿部的经络都得到刺激,让血液自由通行,恢复正常运行,如此可以很好的通经络,并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509/20/1201350e0tvpqkjekpwddp.jpg
  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直刺0.5~1寸。  功能作用  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治法  寒则通之或补针多留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  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深部为旋前方肌。  有前臂正中静脉、正中动脉和骨间前动、静脉分布;布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正中神经干及骨间前神经分布。  主治  1. 心痛、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胸病证;  2. 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  3. 失眠、癫痫等神志病证;  4. 上肢痹痛、偏瘫、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证。  内关穴的主治症状为: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  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  有关此穴位养生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等。  治疗机理  内关穴可以疏通经络治疗心包经及前臂诸疾,心主血脉,又主神明。  心包与心本同一体其气相通、心包为心之外膜、络为膜外气血通行的道路。  心包络是心脏所主的经脉、心不受邪,由心包代心受邪而为病.  凡邪犯心包影响心脏的神志病和气滞脉中心络瘀阻所致病征皆取本穴。  情志失和、气机阻滞而致肺气上逆,胃气上逆以及气滞经络,气滞血瘀等病征亦属本穴主治范围。  内关通于阴维脉,阴维脉联系足太阴、少阴、厥阴经并会于任脉还与阳明经相合。  以上经脉都循行于胸脘胁腹,故内关又善治胸痛、胁痛、胃痛、心痛、结胸、反胃、胸脘满闷、胁下支满、腹中结块以及疟疾等。  临床应用举例  1、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率突然增至每分钟120次以上,患者自觉心悸、眩晕、头昏眼花等。  针刺两侧内关穴,取中等刺激,平补平泻。使针感在经络末端应答,以治原发心疾,使心率得平。  2、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每分钟心率在40~60次以内,患者自觉头晕、胸闷、心悸、气短,针刺内关穴可使心率增快,针用平补平泻,刺激不能过强以免反而抑制心率。  3、心绞痛  当心绞痛发作时,若身边无药可针刺内关穴。取双侧穴位,用较强刺激同时行针,可使心绞痛很快缓解。http://sd.china.com.cn/uploadfile/2015/0919/20150919062228291.jpg  4、高血压病  舒张期血压升高的患者,伴有头昏、胀痛、颈强、胸闷痛等症状,而动脉硬化尚不太严重者。针刺内关穴治疗效果很好。用较强刺激可使舒张压下降。  5、胃痉挛  发作时胃痛剧烈,针利内关穴同时配用足三里,双侧同时进针,取强刺激。具 有明显的解痉止痛作用。  6、呃逆、呕吐(胃寒型)  针刺双侧公孙、内关,行捻转泻法,强刺激,并保持针感。以行气降逆,温胃散寒  7、癔病  本病多由情志所伤或精神过度紧张所致,其症状悲伤欲哭、心中烦乱、睡眠不安,重者不言、不食。针刺内关穴强刺激,重者配人中针刺。  8、阴虚火热  与合谷、少商、三阴交、太溪组合,可使津液上输咽喉,达到润燥作用 。  9、胸胁痛  与太渊、合谷相合,同时配合局部推法,能消除疼痛.  10、眩晕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症多因肝旺脾虚,痰湿中阻,气逆犯窍。用内关与天枢、太冲组合,内关理气和胃,降逆化浊为主,天枢醒脾化湿,太冲平肝降逆为辅,三穴相合,一补一收,一化一运,一降一和,配伍精当,故能全收。  11、胃脘痛(寒邪犯胃)  针双侧公孙、内关,快刺入,强刺激,以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12、咽喉痛  与合谷、少商组合有良好效果,尤其对急性患者甚佳。  13、胸胁痛  与太渊、合谷相合,同时配合局部推法,能消除疼痛。  足三里  按摩足三里穴位养生的作用与好处  1、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2、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  3、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杨痿,移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4、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刺激足三里穴位的作用如下  第一:补中益气  老中医告诉我们,足三里这个位置进行按摩或者是针灸具有很好的补中益气的效果,非常适合那些中气不足的患者进行。  我国的针灸名著中具有记载,对足三里穴进行针灸,能够很好的强壮身体,同时还具有保健的效果。  第二:止泻功效  说道足三里穴的作用,其中最为明显的就要数止泻了,如果是一些由于脾胃虚弱或者是虚寒所导致的腹泻情况,刺激足三里穴能够很好的令身体恢复健康。  另外,如果是由于积食所引起的腹泻可以按摩足三里穴,不过如果是由于痢疾或者是湿热所引起的拉肚子情况,直接按摩足三里穴并不能够起到显著的作用,这个时候一定要和其他的穴位一起搭配治进行疗。  第三:止痛作用  如果出现了腹部疼痛的情况,无论是由于气滞还是气虚、血虚以及积食、胃虚或者是脾虚等等所引起的腹部疼痛情况,按摩足三里穴都能够很好的缓解。http://sd.china.com.cn/uploadfile/2015/0919/20150919062228132.jpg  或者是在这个穴位上进行针灸,大约三四分钟就能够很快的止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由于火热所引起的腹部疼痛情况,那么最好不要按摩足三里穴,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其他问题,这个时候可以在清热穴上进行按摩。  第四:安神作用  在足三里穴上面进行按摩,具有很好的安神镇静的作用,对于失眠还有烦躁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  另外,如果身体出现失眠的原因是心脾两虚所引起的,在足三里穴进行针灸是最好的选择。  第五:促进食欲  在足三里穴上进行按摩或者是针灸之后你会发现,饭量明显的增加,所以如果小孩出现了食欲不振的情况,可以适当的对足三里穴进行按摩,能够很好的令孩子恢复正常。

小岛金花 发表于 2015-9-20 13:01

欣赏了!赞一个!

岸上人 发表于 2015-9-20 13:09

                  慢慢地欣赏,认真的学习!;P

小岛芙蓉 发表于 2015-9-20 13:23

谢谢分享!俺要试着练练。:lol

山水游 发表于 2015-9-20 14:16

学习,赞一个。

天中道公 发表于 2015-9-20 18:02

晨起按“内关,足三里”2部位能通经络防百病:victory:

金岛银焕 发表于 2015-9-20 18:07

学习分享!谢谢!

牛弟的阿哥 发表于 2015-9-20 18:14

增长知识了。

梅花新朵 发表于 2015-9-20 18:21

增长知识了!赞!

天池水怪 发表于 2015-9-20 18:26

       好贴,分享QQ空间,谢谢!

水上飞li 发表于 2015-9-20 19:10

认真的学习!

冬笑 发表于 2015-9-20 19:59

疏通经络防百病,惠人无数,善举善报

天中红梅 发表于 2015-9-20 21:22

欣赏了!好帖赞一个!

钢铁小妹 发表于 2015-9-20 21:23

学习长知识!:victory:

浪里行 发表于 2015-9-20 22:34

好贴,谢谢分享。:victory:

韩水冬游 发表于 2015-9-20 23:11

感谢东霞防病中医帖,认真学习!

精灵企鹅 发表于 2015-9-21 10:25

:P:victory::victor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晨起按一部位能通经络防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