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海湾
发表于 2014-5-20 10:27
长知识,谢谢新手上网!
祝贺二位骑士顺利到达广元!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20 12:06
蓝色海湾 发表于 2014-5-20 10: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长知识,谢谢新手上网!
祝贺二位骑士顺利到达广元!
谢谢蓝色海湾版主的关注,支持和加分鼓励!
大太阳城
发表于 2014-5-20 14:26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19 22: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女皇文化
以纪念武则天为核心,广元保留了延续近1000年的“正月二十三、妇女游河湾”,即女儿节习 ...
学习了这一大段的人文 地理历史 现状 知识!谢谢你辛苦了!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20 14:46
大太阳城 发表于 2014-5-20 14: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学习了这一大段的人文 地理历史 现状 知识!谢谢你辛苦了!
谢谢康老的关注!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20 21:55
5月20日,骑行85公里,下午17:00点到达剑阁县普安镇。
普安镇历来都是今剑阁地区的政治中心,州、府、郡、县建制历史长达1700多年。公元554年改南安郡、县名为普安郡、县,为普安最早得名之始,1373年废普安县,1872年设普安保,普安一名得到恢复,1935年设普安镇,同年设普安联保,1940年设普安镇,1950年设城关镇,1981年更名为普安镇,2003年9月28日,剑阁县人民政府驻地迁至下寺镇。
该镇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剑阁县中部,幅员58.1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13个行政村,国道108线、国道108线下普快速通道(在建)、剑阁至苍溪公路、剑阁至南部公路、剑阁至金子山公路、金子山至苍溪高速公路(规划)等在此交汇。县城迁址后,城市功能性质发生转变,代指名称也由“剑阁”向“普安”逐渐转换。截止2012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万余人,为全县经济、文化、交通、商贸、文教、医疗、物流中心,是首批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四川卫生县城,有“蜀道明珠”之美誉。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20 22:01
本帖最后由 新手上网 于 2014-5-20 22:02 编辑
今普安镇境域自南北朝至今历为郡、府、州、县驻地,以普安县得名。南北朝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将由侨置改为实置的南安郡、县更名为普安郡、县,此为普安得名之始。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废普安县。
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剑州设普安保,普安一名得到恢复。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普安保改为普安团。民国19年(1930年)普安团分为普安一区、普安二区。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设普安县和普安区、普安镇。同年秋国民党剑阁县政府设普安联保。民国29年(1940年)8月改设普安镇。解放后1950年设城关镇。1981年城关镇复更名为普安镇,普安一名再次得到恢复并沿用至今。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20 22:05
剑州古城
古代在普安镇筑成设治,始于南北朝宋孝武帝刘骏。刘宋时期的南安郡古城,所谓“城”,仅仅是一围城墙。唐代的普安郡城,已具城镇规模,并为军事重镇。南宋隆庆府知府费少南,于绍熙元年(1190年)大兴土木,整修府城。宋末,普安旧城被元军毁为废墟。
明代洪武初年至明末,170余年中,相继经过三次较大的修城工程,第三次重建城墙,设六洞城门,采用六料条石,一丁一顺,白灰座浆,层层错缝构筑。
县人民政府为了保护古城,不准继续拆毁城墙。1983年6月20日绳测,尚保留明代城墙467米,南门箭楼、小南门仍留如故。1983年4月5日,县人民政府发布49号文件,明确规定了剑州古城遗址保护范围为“以城内钟鼓楼、箭楼为中心,连接古城墙、丁字古街道、民居建筑和店铺等,这些都属古城的重点保护范围。”这个保护范围,即今东街百货公司起,穿过钟鼓楼,至南街、西街蚕丝公司止,长380米的古街道;钟鼓楼至南门又向左至烟街坐而言茶楼,长250米的古街道为古城保护区范围,面积0.43平方公里。
天津疯老头
发表于 2014-5-21 15:46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20 22: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剑州古城
古代在普安镇筑成设治,始于南北朝宋孝武帝刘骏。刘宋时期的南安郡古城,所谓“城”,仅 ...
:handshake:victory::victory: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21 17:11
天津疯老头 发表于 2014-5-21 15: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andshake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21 22:46
5月21日骑行85公里,到达梓潼县。
梓潼县以“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是古蜀道南端的一颗耀眼明珠。全县景点众多,尤以七曲山为胜。七曲山大庙相传为晋人张亚子的祀庙。历经一千余载,今存楼阁寺殿集元、明、清三代建筑之精华。景区古柏苍翠,遮天蔽日,一派萧然之意。七曲山大庙的“应梦仙台”,相传是唐明皇得梦之所。此外,卧龙山千佛岩、汉阙上亭驿剑泉、司马长卿石室等处均为难得一见的古迹。目前七曲山正在加速冲刺全国5A级风景区。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21 22:53
梓潼县
文昌故里—梓潼,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员面积1442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1个园区329个村15个社区,总人口38万。县城距省会成都172公里,离中国科技城绵阳49公里,108国道纵贯南北,302省道横贯东西,是镶嵌在“四川经济发展黄金开发线”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先后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生态食品县”、“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先进县”、“省水利工作先进县”、“省卫生县城”、“省无毒县”、“省中医工作先进县”、“省级平安县”、“市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和“市丘区经济示范县”等殊荣。梓潼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遗迹。境内有七曲山大庙、长卿山李业阙、卧龙山千佛岩石窟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长征过梓潼建立了三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还有融历史遗迹和自然遗迹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七曲山风景区。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21 22:56
梓潼县位于绵阳市东北方,位于东经104°57'16”至105°27 '35”,北纬31°25'27”至31°51'43”之间。县境东西宽约35公里,南北长约52.5公里,国道108线斜穿境内,宝成双轨铁路、成广高速公路擦境而过。全县幅员面积1442.3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4平方公里。县境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264天,降水902.4毫米。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21 22:58
梓潼的风光名胜较多。有文昌帝君发祥地的道教中文昌胜境的七曲山大庙文昌帝君的神像,庄严的在这道教宫观之中用他的神力保佑着中华大地,作为中国自己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文昌帝君是道教中所有中国考试和书生的保护神,给予华夏学子们一个聪明健康的身体。全国少有的纯古柏林“翠云廊”古蜀道国家级森林公园、司马长卿石室、卧龙唐代石刻等众多的人文及自然景观,是蜀道风景旅游线上的重要景区。
距县城以西13公里的卧龙山,相传为三国时诸葛武侯屯兵之处。山上的千佛岩为唐代摩崖造像,雕刻玲珑、规模宏大,为古代石刻艺术之明珠。迄今保存完好者有3窟40余龛,1000多尊佛像,大者高约2米,小者不足3公分。北壁一龛高约2米,释迦牟尼端坐正中莲台,神态自然,肃穆中微带笑意;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专程来此,摄下了珍贵的唐摩崖造像珍宝,以让世人共赏。
梓潼是革命老根据地,红四方面军曾经战斗过的遗址、纪念地众多,今天梓潼已成为人们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21 23:03
七曲山位于梓潼以北10公里处,为蜀道入川后的最后一道险峰。山间种有古柏4万余株,绵延数里,蜀中罕见,七曲山大庙建于山顶,藏于森森古柏之中。七曲山为剑门山余脉,其地质构造属于川北古中凹陷低缓构造区,主要以白垩系下段,七曲寺组为主,其次是白龙组,岩层为砂岩、而岩互层,页岩较沙岩厚。
景区沿山脊成带状分布,带宽约800~3500米,带长约16000米,呈南北走向,景区所属范围为盆中深丘地貌,海拔500~892米,相对高差约400米,坡大、长而较缓,坡度一般在25~35°,山坡上分布有很多级小台地,山脊秀峻,间有阔缓台地,分布了景区三分之二的森林资源。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21 23:08
梓潼美食
梓潼片粉
梓潼片粉,色绿质嫩,柔滑而富弹性,整洁而层次分明,食时兑料讲究,多配以麻辣酸调料,若浇以豆豉酱汁、窝油高醋,辣椒香油,大蒜芥末,视之绿盈水泛,食之麻辣冲,嚼之柔韧凉爽,寒热俱佳佳,清嫩爽口,阴阳相宜,鲜味独特.
http://f.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920c5a35272dd42a5b0906a9333a5b2f/b90e7bec54e736d16a08835499504fc2d5626956.jpg梓潼片粉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21 23:10
http://h.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27da255ceb24b899da3c7e3a5e071d59/6a600c338744ebf815ae6b63dbf9d72a6159a78a.jpg梓潼酥饼
梓潼酥饼
梓潼酥饼又名“薄脆子”、贡饼。
唐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玄宗避难入蜀,途经梓潼上亭铺,有人以该饼进贡,玄宗尝后大加赞赏,于是梓潼酥饼在长安渐为人知,时有谈及,并称之为贡饼。由此可见其生产历史当在千余年以上。
梓潼酥饼色泽黄亮,圆如秋月,向以质地酥脆、香甜化渣着称。且久贮色、香、味、形不变,以其制工精细,风味独特而驰名古今。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21 23:13
梓潼镶碗
梓潼镶碗,是地方上的一道特色大菜。要是接待贵客,必有镶碗。梓潼镶碗造型美观,滋润可口,深受食客喜欢。镶碗又是“十大碗”中的第一道盖面菜。
镶碗最早是宫廷御膳,明世宗时,总督营戍政的仇鸾,失势后举家迁居梓潼,并将此菜的制作方法一并带回家乡。此后,便在民间的“田席”上增加了这道必不可少的镶碗大菜,就这样一直传到此时,成为梓潼的一道名菜,令人百吃不厌,享誉久远。
http://b.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38daab3e9a22720e7fcee5f84bca0a3a/96dda144ad345982839aebce0ef431adcbef845d.jpg梓潼镶碗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22 10:49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21 23: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梓潼镶碗
梓潼镶碗,是地方上的一道特色大菜。要是接待贵客,必有镶碗。梓潼镶碗造型美观,滋润可 ...
http://218.89.178.208/image20050518/65581.png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22 10:50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22 10: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ttp://www.haiyanggl.com/upfiles/20100202/20100202135159783.jpg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22 10:50
新手上网 发表于 2014-5-22 10: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ttp://a1.att.hudong.com/81/62/1630000107720512932562799157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