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明扫墓、踏青、戴柳、寒食之習俗!
本帖最后由 老虫 于 2013-4-1 11:09 编辑今年清明节是四月四日星期四,三四叠在一块,是个发发发很吉祥日子。昨天藉星期天休息日,大家能凑到一块之机,去给逝去亲人扫墓,祭供思哀、给坟填两铣土,给子女心上找个平衡,这也算传播了中华民族古文化之举,您瞧无行中又给自己加戴一顶高帽。话说回来,冬泳人的品格所决定,这种祭奠祖先活动是会永久不衷的。“清明节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名清名。这一天又称“冥节”,“鬼节”它与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总称“三冥节。这节在汉、蒙、白、苗、纳西等族都很盛行。在咱们北京,清明这天,扫墓、戴柳、逛城隍庙、踏青等。戴柳,就是折下柳条扎成园圈,套在帽子或直接戴在头上。有的多折两枝回家扦在屋檐和门窗上。据[燕京岁时记];“至清明戴柳者,乃唐玄宗三月三日袚褉于渭水之隅,赐群臣柳踏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北京有句民谚;“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可见戴不戴柳都跟死神拉到一块啦。踏青不用多说了,这个春起之日,万象复苏,外面走走,呼点新鲜空气,尝花悦目一番,是十分悦怡之举。[瓶花斋集]中说;“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加堤,垂柳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鬛皆见。精蓝棋置,丹楼竹塔,窈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今日之春游应与古时之踏青该是一脈相承了。下面再说几句寒食。“寒食节”原是在清明前一、二日,这是起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人介子推。当时晋文公流亡国外,子推曾割股肉为供文王充饥。文王复国后,求他出来做官,坚决不求利禄,与其母隐居绵山(今山西介休东南)。文公焚山求他出来,子椎乃坚不出,最后抱木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寺立庙,下令子椎燒死之日为禁烟火之日,只准吃冷食,这就是寒时节的来历,久之,从禁烟火一个月减成七天,最后成一天,在北方这一天也有扫墓之俗,所以人们渐渐合而为一了。这就是清明节也是冷食节。 崔大嘴 发表于 2013-4-2 06: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帖长知识,谢 吴老!
看帖长知识,谢 吴老!
很专业,学习了 本帖最后由 重庆野漂队陈勇 于 2015-4-29 12:02 编辑 <br /><br />:victory::victory:
:victory::victory: 学习了!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本帖最后由 前海强哥 于 2013-4-2 09:01 编辑
拜读了,长知识,谢谢吴老!:handshake:handshake
知识宝库,拜读了,长知识。
这是2010年重阳节那天登绵山照的绵山美景。
:handshake:victory::handshake:victory::handshake:victory::handshake:victory: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老虫向众位网友朋友们致敬!
发帖盼回帖,有来有往才亲切,来而不往礼貌缺。有了回音心喜悦。仅望大家以后多关切!
这帖子不错
妫川人 发表于 2013-4-7 15: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帖子不错
你们都很不错,以后有机会见见面。
页:
[1]